深圳的立市之本是什么?

熟悉这座城市发展脉络的人对于此问题的答案不会陌生——制造业

4月11日,新鲜出炉的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让搞实体经济的企业更有信心、更有希望。”市长覃伟中的发言掷地有声。

固牢立市之本,深圳正在下一盘“新”与“旧”辉映的棋局。

01

“新”:欣欣向荣

就在深圳市两会召开前不久,今年三月华为发布年报,该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达142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年收入的22.4%。承压四年,这家生长于深圳的中国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不仅没有放慢脚步,而且还在持续保持人才和研发领域的投入。

持续战略投入,构建未来能力,华为还在深圳重兵布局数字能源产业基地和研发基地。今年2月,总投资达40亿元的华为数字能源总部落地福田区。

行而不辍,大手笔投入未来。这就是深圳高新科技产业欣欣向荣的秘密之一。

(图源:创新南山)

生长出华为、中兴、迈瑞、大疆等海量科技企业的深圳高新区,2020年园区生产总值(GDP)7852.55亿元,相当于在占全市约8%的土地面积上产生了全市约30%的GDP,成为深圳名副其实的“高产田”。

今年2月,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出炉,深圳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至第二。其中,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单项排名第一。

根据《深圳国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深圳初步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将达到7000家,营业收入将达到31800亿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去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21万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深圳将继续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

专家指出,深圳的优势产业正面临国际环境的挤压,战略新兴产业能否实现足够的增长,是深圳能不能实现今年GDP增长目标和2025年经济总量超4万亿目标的关键。

02

“旧”:夯实根基

广东是第一工业大省,珠三角历来有“世界工厂”之称。

不过近年有一种声音,说世界工厂不是好事,是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产品拱手让出去,使发达国家得到了实际好处。

针对这一声音,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专门撰文批驳,他说,从“世界制造中心”到“世界创造中心”,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这条路上,制造业绝对不能放弃,不能丢掉,因为“世界制造中心”是“世界创造中心”的基石。

纵览世界先进城市发展史,确实如厉以宁教授所言,无论经济结构怎么优化发展,都要坚决防止脱实向虚,避免“产业空心化”。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都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纽约和东京都是世界金融中心,但同时也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制造业重镇。

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是让我们认识到完整产业链的重要性。

国内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等地部署今年工作时,也纷纷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广州甚至把制造业摆上了“C位”,“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首次在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始终坚持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

去年,深圳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工业制造业的柱石作用明显。2021年,全市超八成工业行业实现正增长,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03.54亿元,增长23.7%。

从宏观层面来看,2022年,深圳已进入了4万亿征程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坚持制造业立市,更是深圳笃定的重要发展战略。

深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夯实制造业基本盘,牢固树立大抓工业导向,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

从深圳市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集中开工的项目中可以看出,重大项目主要聚焦在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领域。而重点产业项目则主要聚焦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基建等。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全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今年开工建设5个百亿级、10个三十亿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

基本盘不牢,无以言“稳字当头”。新动能不兴,无以言“稳中求进”。

以“新”指战略新兴产业,以“旧”代制造业,虽然利于理解与观察,但也并不是十分确切。因为,其实新中有旧,旧中也有新。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辉映、互为支撑的关系。

坚持制造立市,夯实根基。坚持创新驱动,点亮未来。

深圳定能行稳致远。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 郭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