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后,一年一度的深圳市两会成功举办,并顺利完成各项议程。

经济增长的谋划部署,民生实事的票决督办,一批新的特区立法项目启动进程,广泛联系各界力量的“1+10+N”协商工作体系即将深入实施,2022年深圳先行示范的步伐再次向前踩实了一串脚印。

回望2021年

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辖区财政收入1.1万亿元,与此同时深圳率先实现政府隐性债务清零,地方债务率13.6%,在全国处于最低区间。这些数字直观勾勒出深圳过去一年强劲发展的轮廓和势头。

展望2022年

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强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纵深推进国家级战略性改革任务,大手笔投入十件票决民生实事,生态文明、文化强市、法治示范等各领域工作齐头并进,深圳以强韧的决心亮出了争当“全能冠军”的年度任务书。

“承重出发,聚焦一流”,可以看做是今年深圳工作安排的突出特征,主要体现在“六个重”。

首先是年份之重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谋划下一个五年蓝图,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工作成效的影响面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

第二是责任之重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双统筹”“双胜利”,要同时交出两份优秀的成绩单。

第三是民心之重

2000万深圳人还有不少急难愁盼的事儿需要解决。社会上能不能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焦点问题今年有多少实际进展,大家的期待很高。

第四是投入之重

深圳明确了两个投入重点,“工作机会投资”“民生福祉投资”并重。一方面深圳主动调整地方税收增长率到5%,略低于去年的6%,将更多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深圳保持了创新研发、工业企业园区、新基建等领域投资强度。因为好的工作机会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产业竞争优势。

民生投资更是高位运行,仅教育一项今年就投下1054.2亿元,卫生健康投下461亿元,老幼弱的保障领域还要投299.5亿元。仅以上这三项就占市本级财力的七成,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第五是改革之重

国家这次赋予深圳的一系列改革任务虽然力度大,但也都规定了“有效期”。今年就要完成首批授权事项,还要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清单。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改革之城需要在“合规改革”时代创造更多奇迹。

第六是全面发展之重

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还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特别是2000万深圳人民,对深圳的期待绝不止硬实力,更希望具备引领性的软实力,特别是在文明文化、生态环保等工作上期待更高。

就在两会前夕,深圳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获得全国第二,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朝着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深圳在力争“全能冠军”的道路上,需要戒骄戒躁,继续保持谦虚务实的良好作风。

深圳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具象化地提出“四个一流”的目标和理念:一流的宜居城市,一流的枢纽城市,一流的韧性城市和一流的智慧城市。在我看来,这几乎将大部分政府部门千头万绪的工作,统筹到了四个方向感非常强的发力点上,大家有了协同发力的指挥棒和工作机制。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深圳充分考虑国情省情市情,既对标世界级标杆城市,又正视部分领域的现实差距,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脚踏实地推进将“四个一流”建设,让市民的生活环境、城市内外出行、安全保障水平和智慧化城市水平,再迈上一个大台阶。

2022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世界格局的动荡纷乱,中国巨轮的顶风前行,城市发展的百舸争流,共同汇聚出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总体环境。
每一位个体都将在这样时代大坐标下,在中国的“稳中求进”中,找寻自己的年度拼搏方向。“深圳两会”在凝聚共识中给出了这座城市的年度工作方案,2000万深圳人将在这个方案中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和执行力,继续书写这座城市更多的精彩故事。

评论员 / 余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