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

这一充满“未来感”的科技

在深圳“行进”到哪一步了?

日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被正式纳入深圳加快发展的"20+8"产业集群名单,同时发布了专门的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

作为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长、科技密度高、带动作用强。当下,在深圳这座科技之城,智能网联车产业发展趋势如何?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哪些关键领域需要突破?本期"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起跟随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的步伐,走进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智能网联车的核心“大脑”

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不断加速

如今在深圳,你或许已经与自动驾驶汽车有过“偶遇”。2021年,深圳全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达到了145公里。

今年6月初,深圳坪山区正式开通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常态化运行线路,目前处于内部试乘阶段,未来市民有望通过相应打车软件预约出行。

在未来的交通出行中,智能驾驶究竟有多智能?记者来到深圳一家专门为自动驾驶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AutoX安途智行,体验Robotaxi自动驾驶车。

AutoX安途智行政企合作负责人王立彬介绍,目前体验的这款车正在测试阶段,可以做到驾驶员离开驾驶位。“其实我们做的这套技术,无限地去接近于我们传统‘老司机’的驾驶水平,一些大量的测试不断去收集到场景数据,不断的去‘喂养’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让它行驶得更安全更平稳。”

王立彬介绍,目前公司在中美两地都有相应的研发,在美国加州获得了官方认可的全球第二张无人驾驶的载人示范运营的牌照。从软件层面,最核心的技术包括感知算法,控制、规划、决策,高精度地图,云控平台等;从硬件来说,也自研了车规级的XCU域控制器等,这些可以相当于车辆的一个“大脑”。

根据毕马威《2021全球汽车行业高管调查》,64% 的高管认为自动驾驶将于 2030 年前在中国主要城市实现商业化,这一比例仅次于美国。

在这样的全球自动驾驶发展热潮之下,车辆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网联车的核心“大脑”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不断加速,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成为深圳企业突围的关键。

2021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1066亿元。日前,深圳发布重磅政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被正式纳入深圳加快发展的"20+8"产业集群,并发布行动计划:到2025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特别是要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让产业基础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这些政策利好也让企业倍感振奋。

王立彬认为,这一政策是很好的发展的强心剂或促进剂。通过集群的方式,来吸引深圳包括国内、国际的产业链的上下游优质企业,共同把整个产业去做大做强。

智能网联车的“五官”传感

如何带动零部件企业突围发展?

如果说软硬件系统的控制器是智能网联车的“核心大脑”,那么像激光雷达这样的智能传感器就像是“五官”。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迅速推进,带动激光雷达产业快速增长,其产业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近300亿元。

在整个智能网联车产业集群中,激光雷达这样的零部件企业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深圳企业速腾聚创是一家做智能激光雷达感知系统的厂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无人驾驶系统中,充当一个“眼睛”的角色。通过激光精准测距的原理,提供智能网联汽车超越人类眼睛感知的能力。

魏根平是这家激光雷达企业的合伙人,短短8年时间,他所在的创业团队,从几个人发展成近千人,全球布局专利700余项,基本实现激光雷达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实现智能固态激光雷达前装车规量产交付的科技企业,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魏根平说,人才是我们的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大概有60%的研发人员占比,其中博士以上人数基本上已经超过40人了,公司每年在研发这一块的投入的资金也占比非常高。

如今在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中,上下游产业链条基本完备:

不仅有比亚迪等整车制造企业,相当于产业集群中处于下游的“智能底盘”;

也有像AutoX、元戎启行等提供整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处于产业链中游,相当于“智能大脑”;

还有像上游的感知、决策、通信方面的零部件企业有速腾聚创、镭神智能、地平线机器人、华为等,相当于自动驾驶“智能五官”。

此外,出行服务方面还有东部公交、巴士集团等企业。

深圳在行动计划中明确,将推动头部企业提升整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集成能力,形成“1家头部企业+N家零部件龙头”的发展格局。

魏根平认为:深圳的智能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都具备世界级竞争力。“比如像比亚迪、AutoX、元戎启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客户。作为一个传感器的供应商,有了这个政策,我相信在各个环节里面的业务配合、业务推动,包括最终的市场应用场景,也会更加丰富紧密起来。”

打造智能汽车元宇宙: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的大屏上,可以看到正在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辆实时数据,相关“人-车-路”实现了智慧化监控。

可见,要想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下半场的比拼中夺得先机,不仅需要成熟的智能网联技术,更需要完善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支撑。

深圳市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博导孙超向记者介绍:“我们试想一下一辆智能网联汽车,让它和人一起协同去驾驶一辆车,虚拟的这样一个驾驶员和真实的车辆正在逐步融合,就是一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合,是一种汽车行业的‘元宇宙’。”

早在2018年5月,深圳就发放了首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即“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如今,全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达145公里。在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服务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在20~30家左右,总共测试里程已经将近6万公里。

大量的测试数据,也反映出自动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深圳对于产业的先行先试与积极扶持。未来如何运用好这些数据,让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同样成为关键。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李恩汉认为:“比如说车企它收集到的数据,还有交通部门的数据,如何实现一个打通,如何能够让数据‘跑起来’?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当然数据的运用也离不开数据安全的保障,但目前这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这也是未来在制度上建设的发力方向。”

孙超表示,深圳依靠成熟的产业链、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特区立法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争力第一梯队城市。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还未能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深圳在立法方面、在L3、L4等更高阶段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方面、云控平台方面和车路协同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努力构建一个法规健全、技术先进和基础设施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环境。

“20+8”助力深圳打造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与应用高地

专家观察

深圳市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博导孙超

20+8政策的出台,我觉得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有这样一个引领性的政策,我相信很多配套的政策,配套的相关的一些法规,举措都会慢慢推出来。

未来希望深圳市能够充分发挥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已经积累的诸多优势,紧抓汽车产业重大的变革,积极推行产业集聚,并且引领性地攻克我们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攻克我们商业闭环的一些瓶颈,最终实现网联化的先期引领、智能化的大幅跃升、电动化的全面渗透,形成产业创新与应用高地。

深圳相关行动计划布局八大重点工程

解决产业关键核心问题

记者手记

这次调研我们发现,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行进”,实际上已经进入“快车道”。

数据显示,深圳涉及自动驾驶的企业达800家,其中近5年成立的就有415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深圳当前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比如,深圳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车-路-云-网”全链条头部企业,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1/6,深圳还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先行发力。

未来,如何探索更多应用场景、解决芯片等技术“卡脖子”难题、探索更完善的法规监管制度等,都是当下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这次深圳发布的产业行动计划,就是聚焦具体解决这些问题。布局的八大工程涉及核心技术、商业应用、基础设施等,这也正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突围之道”。

记者 / 李天南 关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