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一年时间,比亚迪就实现了从100万到20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的突破,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比亚迪正在培育什么样的“技术鱼池”?

今年4月,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正式宣布,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与此同时,比亚迪汽车销量连续数月突破十万。6月10日,比亚迪突破万亿市值,位列全球汽车企业市值前三,更是中国第一个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的车企。比亚迪超越大众汽车,成为近期A股“顶流”。

比亚迪停产转变背后有何考量?市值狂飙是“昙花一现”还是蓄势而发?本期“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走进比亚迪总部园区,探寻比亚迪的成功密码。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

是“壮士断腕”还是“胸有成竹”?

两个月前,比亚迪做出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的决定,该消息一出,就冲上热搜,是“壮士断腕”还是“胸有成竹”?

走进比亚迪总部园区,记者见到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国忠后,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停产燃油车?

杜国忠坦言,在做出决定之前,燃油车销量的比例已经非常低,“从营收以及利润来说,到目前为止,燃油车这部分基本上就可以忽略掉。”

杜国忠强调,做新能源汽车是比亚迪的初心,比亚迪从做汽车开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做新能源。到今年为止,比亚迪已经积累了相关技术,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基本也已经成熟。所以,公司决定停掉燃油车生产。

停产之后,比亚迪的新能源和混合电力汽车销量稳居全国第一,连续数月销量突破十万。

比亚迪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底气在哪里?在比亚迪的展厅里,杜国忠向记者展示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可以通过“针刺穿透测试”,这是行业内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极为严苛的检测手段,可以模拟电池贯穿极度危险情况下的整车安全。

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开始剧烈燃烧;传统磷酸铁锂块状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200℃~400℃;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穿透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温度仅有30℃-60℃左右。这表明“刀片电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包括电驱动系统、电源系统。生产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提前在电池领域布局。持续不断的技术积累,便是其“胸有成竹”停产燃油车的底气所在。

“缺芯”问题如何破?

 按需捞出“技术鱼池”里的“大鱼”

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从今年的⻋展来看,燃油⻋展位冷冷清清,而新能源⻋的展位热闹⾮凡。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不少车企也面临“缺芯”问题。比亚迪汽车如何以高性价比突围?

杜国忠带记者来到比亚迪IGTB芯片展品前,并告诉记者,“缺芯”确实是同行的一个痛点,而比亚迪在这块确实布局比较早。

从2002年组建团队,到2008年收购宁波的一些半导体公司,自己做了一些产品的研发。通过打通供应链来控制成本,通过提早投入研发核心技术,来避免受外界“卡脖子”。


比亚迪实现从0到10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的突破,用了13年,而从100万到200万销量的突破,比亚迪仅用了1年。这既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也是比亚迪数年如一日重视技术的厚积薄发。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介绍,公司内部有一个特殊的“技术鱼池”,当市场需要时就捞出一条“鱼”来。除了“刀片电池”,比亚迪目前的核心技术IGBT芯片、DM-i混动技术、e平台3.0,都是鱼池里的“大鱼”。

在展厅里,一面高高的专利墙引起记者的注意,上面铺满了3000多块专利证书。据介绍,比亚迪拥有技术研发人员4万名,专利申请量3.4万项、专利授权量2.3万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专利11件,授权9件。

杜国忠强调,“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一直是比亚迪的经营理念,所以在核心技术这块,比亚迪把这些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龙头企业应有社会担当

比亚迪研发成果为同行开放共享

近日,深圳出台重磅“20+8”产业政策,提出 要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 作为龙头企业与先行者,比亚迪注重用自身积累的经验,引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当行业发生变革时,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始终处于行业制高点。值得一提的是,其研发结果不仅供自己使用,还对整个汽车行业开放共享,努力走出一条从自主创新到全面的开放创新之路。

杜国忠认为,比亚迪是龙头企业,肯定要承担龙头的责任和社会担当。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汽车工业百年变革加速演进中,比亚迪正持续加大在深圳的投资力度,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始终与深圳齐呼吸、共命运,创造更大供给,促进更多消费,为深圳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比如公交电动化、城市电动化,比亚迪也是走得比较靠前的。深圳这个注重创新的城市也提供了很大的沃土,带领着全国甚至可能影响世界城市双碳战略的实现。”杜国忠说道。

参与比亚迪调研行的学者、委员表示,比亚迪庞大的人才研发队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比亚迪的发展。而深圳,作为创新之城,在“20+8”产业政策发布后,下一步还应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我觉得比亚迪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专利申请量非常多、人才队伍非常多,有4万多人的研发队伍,这在一个制造业企业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深圳市政协委员高锦民告诉记者,“过去,中国一直是拿市场去换技术,但是在比亚迪,我们能看到很多自主研发的技术。作为制造业,深圳未来的发展不能仅仅做代工做山寨,更多的是要靠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吴燕妮认为,在对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应该更多地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让更多的国际标准制定环节拥有中国的声音。

记者手记:

从福田中心区出发,一路向东再向东,翻山越岭近一个小时车程后,一抬眼,一个写着“比亚迪路”的路牌闯入视线,旁边的路灯柱上印着“比亚迪太阳能路灯”,不用想,目的地快到了。

这条25公里的比亚迪路,是比亚迪为坪山区经济贡献的勋章。而在比亚迪路边,绵延着10公里的比亚迪厂区,散落着比亚迪商用汽车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汽车试验场、工厂、研发公寓等等。这些建筑孵化出这家市值超万亿的龙头车企。

一辆汽车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的缩影。如今,比亚迪电动车沿着“一带一路”驶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成为首个进入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市场的中国品牌。

市场瞬息万变,快鱼吃慢鱼。参观完比亚迪两层楼的展厅,我们看到,比亚迪的业务远不仅仅是做新能源汽车这么简单,还横跨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等等。
成如容易却艰辛。提前布局落子、重视人才、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打通全产业链……在比亚迪成长为万亿市值企业的道路上,多的是这样稳扎稳打的故事。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唐萍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