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南山,海防01呼叫。辖区海域目前情况稳定,无可疑情况出现,完毕。”

凌晨1点30分,深圳湾海域的一艘巡逻艇上,再次传来了南山分局内伶仃派出所民警朱维民的声音,轮班到深夜执勤的他正与其他3名民警进行着例行的巡逻工作。在大多数深圳市民已经沉沉睡去的时候,他们仍保持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而在深圳其他海域,还有众多与朱维民一样值守在深夜的海防一线民警,24小时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海上安全。

黑暗中借灯塔、手电亮光巡逻

24小时海上警力不间断

此时的海面目力所及之处多是黑暗,偶尔路过的海上作业平台仍亮着灯,几处灯塔的微光有规律地闪烁,远处岸边左右扫射着的探照灯的光线时而从眼前晃过。朱维民和艇上的其他3名民警,需要借助这些为数不多的灯光和手中手电筒的光亮,对海面上的各种动向保持密切关注。

在南山分局管辖的45.2公里海岸线和400平方公里海域上,朱维民和其他民警按每天2班次轮流参与执勤巡逻,确保海面上24小时警力不间断。

为保证巡逻艇油量充足,朱维民他们会在油箱消耗到还剩一半的时候加油,以往他们每周加油1到2次,而如今因为出海频次高、航行距离远,2—3天就需要加一次油。

“现在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海上,只是偶尔上岸进行一下休整,还可以喝口水或者喝杯姜茶驱寒。”

离开岸上的明亮温暖,驶入海上黑暗冰冷,巡逻民警们的衣服经常被雨水和巡逻艇快速行驶时激起的海浪打湿。

巡防时还需应对低温、雨水、海浪

在此前二月中旬深圳连日低温、阴雨天气下巡逻的经历,让朱维民印象深刻。“海上温度还要比陆地上低好几度,下雨的话温度会更低,风就直接灌到脸上,雨水也是直接打在脸上。”

为了保暖,朱维民和同事们基本都要穿上四五件衣服。为了防止衣服被雨水和巡逻艇快速行驶时激起的海浪打湿,他们穿上了雨衣,但这并不会完全奏效,“基本出去一趟衣服全都会湿一遍”,鞋袜有时也会被浸湿,他们只能趁返航暂时休整的间隙更换。“值一个班下来两三套衣服都得准备好。”朱维民苦笑着说。

由于每个巡逻班次的出海时间长,趁上岸休整的间隙出海巡逻的民警们还需要解决吃饭问题。之前在相关保障还未完善的时候,朱维民和同事们就只能在海上简单解决餐食。如今“现在相关保障已经到位,基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他们能够在休整时前往食堂吃上饭菜。

黑夜中敏锐捕捉异常情况

注意细节已成习惯

与朱维民一样,在凌晨宝安区的某码头上,刚刚停好巡逻艇的宝安分局沙井派出所民警程泽明与同事们正在趁回岸间隙匆匆吃饭:一碗碗炒粉、炒面便是他们巡逻中途补充能量的食物。等快速吃完后,他们还赶着再次驾驶巡逻艇出海。

已经从事海防一线工作22年的程泽明,与另一名同样具有丰富经验的民警,是所里开展海上巡逻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因为深夜海上光线昏暗,海防工作更依靠经验判断,他们两人需要轮流带队出海开展巡逻工作。

“以我们的经验去看,不是打渔的人怎么扮演都不像的,渔船上的工具齐不齐也会是一个判断标准。”长时间以来积累的经验让程泽明能迅速察觉到巡逻期间的异常情况,在此前的一次检查中,一艘伪装成装载废品的船只内就被发现暗藏了3吨非法冻品。

注意细节已经成为海防民警们的习惯,在福田分局参加海防工作的民警陈继业也一样。因船只驾驶技术好而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陈船长”的他,每次出海都保持着细心谨慎,风力风向、潮水涨落、来往船只都是他在驾驶巡逻艇中时刻注意的细节。

“福田的海域尤其要注意,在低潮的时候容易搁浅。”在向队员确认了当晚潮水高度没有搁浅风险后,陈继业发动了巡逻艇。随着方向盘的转动,船艇逐渐向黑暗的海面中央驶去。

时钟上的指针在凌晨绕着圈,深圳南方海面上的一艘艘巡逻艇马达继续轰鸣,被船体划开的海浪哗啦啦地响。这些声音被宽阔的海面和深邃的黑暗不断稀释、吸收,并未惊扰到这座沉睡的城市。

不时有海水溅到海防民警的脸上,但很快就被海风吹干,析出的盐巴就这样静静地挂着。不过因为海上光线昏暗,他们并未注意到脸上的变化,仍然在黑暗中保持着专注。等几小时后上了岸,他们才能看到这些白色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