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为保障学生出行安全,缓解学校周边片区交通拥堵,该局高度重视学校周边交通问题,坚持“一校一策”,结合校园出行系统实际情况及特点,瞄准主要问题和关键短板,推进科技强安,积极开展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截至6月30日,今年全市已累计完成80所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整治工作,为孩子们筑起一条条安心上学路。

已完成80所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整治

据悉,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了《校园周边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指引》,明确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分隔设施、行人及无障碍设施等涉及道路、行人及社会车辆三个层面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要求。并通过实施道路交通设施施工图设计管理制度,为涉及校园的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校园周边交通设施建设相关要求得到充分落实,通过标准引领为深圳打造儿童友好城市贡献“交通力量”。

同时,交通部门积极与教育部门、交警部门、街道办、学校等建立联动机制,利用交通综合治理资金,优先持续支持校园周边交通改善工作,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设施、警示标志排查、整治工作,有效提升校园周边交通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加强对学校周边交通的综合整治,采取机非分离、友好过街斑马线等措施、增设风雨连廊等慢行设施、加大交通科技设备投入、调整优化交通组织、完善标志标线,开通208条通学巴士线路,完善公交服务等多种手段,全面推动校园周边出行环境持续优化,为学生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截至6月30日,今年全市已累计完成80所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孩子们的出行条件,推动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指数提升。

优化完善设施 打造宜人慢行环境

根据实际需求和交通条件,市交通运输局各辖区管理局在校园周边增设慢行设施,优化交通组织、完善标志标线,通过“微改造”持续为师生们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上下学通行环境。

宝安管理局在海旺学校、立才实验学校、石岩公学初中部、宝安中学塘头学校等校园周边新增了风雨连廊。风雨连廊采用“透明廊顶+半透光底层”设计,兼具遮阳挡雨功能与光影辉映的特质。设计时,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将风雨连廊尽可能拓宽,令其兼具自行车雨棚功能,并尽可能实现颜色外观与学校建筑匹配,与周边环境适宜。

梧桐路往龙岗大道方向(梧桐学校前)路段今年焕然一新。该路段位于梧桐学校以及横岗高级中学周边,路段附近还有多个小区,日常人流量大。此前路段交通设施较为陈旧,人行道破损严重且不连续,在实地调研勘察后,龙岗管理局拟订了工程方案,安装多根车止石,增设1.9米宽混凝土自行车道,将破损混凝土方砖更换为混凝土透水砖,大大提高了出行舒适度。

深大附属外国语学校与旁边阅山境小区共用开口,晚高峰与放学时间重合,学校师生与小区机动车交织频繁。南山管理局协调教育、规自、交警等部门重新审批改建开口流程,对学校、阅山境小区开口进行拓宽,并加装护栏分隔人车。针对校外慢行道窄小等问题,该局组织清除了学校围墙根处植草,对树池加装树池篦子,扩大慢行空间;将交警铁骑驿站梯道改至路口一侧,协调城管部门,利用路侧绿地对过窄人行道进行加宽;将双柱式大型标志改为双圆形标志附着于路灯,进一步节省道路空间。

光明区英才学校附近马山路为双向两车道,但路侧违停较多,高峰期人车混行,为此,光明管理局采用路中隔离与机非共板方式,令校园周边通行秩序明显改善。而大鹏管理局排查发现管养范围内部分学校周边缺失禁鸣标志、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立即组织相关养护单位进行增设,令辖区师生出行更多了一份从容。此外,深汕管理局在圆墩小学、门中心小学附近矗立起4座公交候车亭,候车亭集科技感和实用性于一身,为师生出行营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候车环境。

硬核科技为学子安全出行护航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更依托硬核科技力量,破解校园周边交通难题。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在宝安中学、海旺学校、灵芝小学、第七高级中学等学校周边路口试行AI行人检测系统、机动车警示系统和黄闪道灯等智能过街设施。其中,AI行人检测系统、机动车警示系统内置行人车辆检测功能,可感知斑马线处行人状态及车辆车速,与黄闪道灯联动控制,保障师生过街安全。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中学校门前,红白相间的人行横道太阳能道口标格外醒目。作为一种环保节能装置,太阳能道口标夜间直线可视距离大于1500米,识认距离大于300米。闪烁的菱形块灯可以提示道路附近有人行横道,提醒车辆减速缓行。附近的荧光黄的弹性组合标志牌,不仅可视距离大,而且其弹性结构设计保证了标志牌即使发生90°的倒伏,仍然可以自动弹回到原来状态,有效减轻人、车碰损,以及台风暴雨天气对道路交通标识牌的破坏,同时也保障了学生出行安全。此外,凸起式人行过街、智慧道钉等“黑科技”也在学校周边落地。

市交通运输局综表示,将继续通过“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方式,切实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努力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提高群众出行满意度,高质量完成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为城市打造顺畅、安全、友好的校园周边交通出行环境。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 郭超 通讯员 李宇 张利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