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为“巩固一生,赢战骨折”,呼吁大家携手共进,共同保护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推行“健康骨骼”专项行动,加强骨质疏松重点人群的防控,实现早诊早治,提升全民骨骼健康的意识。

(正常骨骼)

(骨质疏松的骨骼)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众多,女65岁以上、男70岁以上、低体重、50岁后骨折史、骨质疏松家族史、成年后性激素水平低下、营养(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X线摄片已有骨质疏松改变等人群都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建议到医院就诊,接受规范、积极的诊疗。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管理现状是:“认知率低”、“诊断率低”、“筛查率不足”及“抗骨松治疗不足”。有鉴于此,北京协和医院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牵头,全国多家卫生单位合作,共同构建了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注册登记网络平台和全国协作网。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内分泌科也是该项目的合作单位之一。通过该平台可以帮助广大群众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跌倒风险评估、生活质量评估,骨质疏松患者加入该项目后,可以实现专科医生对骨质疏松进行规范治疗、追踪随访、并进行长期的疗效评估。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内分泌科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丰富的管理经验、精良的检测设备、高质量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可完成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骨转化标志物、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全身骨显像等一系列骨代谢相关检查,提供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特立帕肽、降钙素等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实现骨质疏松症的规范、精准治疗。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梁轶琳,通讯员柳丹、曹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