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898记者周明,通讯员徐黎、何雨阳、杨洪报道:

同课异彩纷呈,教研各显其能。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日,南山区珠光小学何雨阳、徐黎两位老师开展了基于课程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同课异构研讨课《温度》这是一堂有深度有创意的数学学科与技术融合研讨课。

一、课堂展风采

1. 扎实传统课堂

课堂上,何雨阳老师从“去一个城市旅行时我们一般要关注什么”引出话题,通过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南方人到北方漠河旅游,穿着半截袖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温度,强调了温度是对冷热的具体程度的解释。

之后通过在PPT上展示5个地理位置以及对应的图片,引出温度的读法和写法,并带领学生认识了计量温度的单位℃,层层递进提出下一问题,让学生们说一说具体城市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启发学生对“零下”这一词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相对应的“零上”,让他们主发现0℃这一重要的临界点。接着介绍什么是0℃,即“冰水混合物的状态”,通过3张图片,依次让学生感受水,冰水混合以及冰,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冰水混合物。

在进行活动一“怎样表示零下2℃和5℃”时,通过学生在学习单上涂写,何雨阳老师用ipad拍摄在课堂上直接投屏出学生的作品,学生对自己涂写内容进行讲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二的猜一猜,通过用手捂住温度计的方式,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规律,加深了对温度计的认识。

2. 推进智慧课堂

徐黎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从气温入手,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播报天气预报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借助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将气温与刻度尺联系在一起,学生会尝试利用温度计(刻度尺)表达各种温度,往后看见生活中的正负数,都会在心中浮现这一“刻度尺”,达到了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数轴)。

在活动一中,徐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零上5摄氏度与零下2摄氏度”,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学生画简易温度计来表示,有学生用“↑”和“↓”,有学生用“△”和“▽”,这些都是合理的符号表达方式,徐老师都给予了认可。最后通过举手统计的方式,采用大多数人都使用的“﹢、﹣”号,同时介绍数学家们也是用正负号的方式来表示,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简洁美,也是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体现。

通过对温度计(刻度尺)的理解,学生已经理解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并能用“﹢、﹣”号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在活动二和活动三中,徐黎老师让学生借助在温度计上标温度,掌握比较温度的大小的方法,逐步培养正负数的大小数感;并通过比温差的活动,初步探索正负数之间相差多少的问题,是对内容的进一步的提升。

徐黎老师设计了写温度,标温度,比较温度,求温差四个板块,由易到难,让学生感知0℃分界线的重要性。最后以游戏“猜一猜”的方式进行练习,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进来,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悦中练习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我国南北方的温度差异与地理位置有关,这也是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一种体现。结课环节中,给学生播放了一些拓展的温度知识,对学生渗透德育,充分引导学生思考与发现生活中的负数,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与世界的密切联系。

二、数学教学研讨

观摩课结束后,珠光小学负责人和数学组老师开展了评课研讨活动。科组长姚丽萍老师点评,两位青年教师同构异构的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具有个性化思考,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让观者眼前一亮,为我们所有观摩教师展示了青年教师的活力和精神面貌。针对两位老师的优点和不足组内老师依次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两位老师受益匪浅。

本次同课异构不仅是一次展示课,也是一次数学教育思想的交流,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可以把数学课上的更有趣,怎样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踏实的组内教研,年轻教师表示要好好努力,成为闪闪发光的珠光教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