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骨髓库里,保存着总计超过313.3万人次志愿捐献者的资料,因为配型困难,目前干细胞捐献例数14231,比例约为千分之四,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00后护士曾彦翰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近期,他在深圳捐献造血干细胞,将移植给一名不知名的幼童。
12月12日-13日,深圳,暖洋洋的病房内,一根细针插进21岁曾彦翰的双手里,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出,经过机器的处理后,造血干细胞将被提取出来,送往某个地方,移植到另一个陌生的身体里,拯救一个陌生的生命,曾彦翰因此成为深圳工作站第57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奇妙的缘分最早源于2019年。那时候曾彦翰刚满18岁,高考结束后,稚气未脱的他选择以一次献血来纪念自己的成人礼,献血时,工作人员问他:“要不要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身没什么影响,但却可以拯救他人生命,18岁的曾彦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转眼间,曾彦翰大学毕业,成为南医大深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一名助理护士,从学生党到打工人,唯一不变的是爱心。每隔一段时间,曾彦翰就会去献一次血,汕尾、益阳、长沙、深圳……他在呆过的每一座城市都留下了“37度的温暖”,至今献血43次,总量14300毫升。
献血做义工,是他一直坚持做的事情。跑步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使人心情愉悦,曾彦翰说,做好事也会:“当你尝试过帮助别人的那种感受后,就会上瘾,就还想有下一次。”曾彦翰表示。
加入骨髓库,并不等于捐献。要知道,目前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为几万至十几万分之一不等,每一位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都将面临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漫长等待期,曾彦翰也不例外。他从没想过,2019年做的一个决定,会在三年后有结果。
2022年10月底,曾彦翰接到了中华骨髓库一名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他留存在中华骨髓库里的样本初步配型成功了,有没有意愿继续提供帮助?然后将捐献流程及案例都发了过来。
仔细看过这些资料后,曾彦翰心里隐隐有些担忧,不知道应不应该答应:“我还在试用期,会不会影响工作?”他担心的是,自己刚入职南医大深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业务还尚未完全熟悉,眼下大家都各有各忙,一旦答应捐献就得请假,领导会同意吗?
虽然有些拿不定主意,但是曾彦翰还是先答应了:“等真正配上了再说吧。”于是,他谁都没告诉,悄悄地配合中华骨髓库的工作,做进一步比对。
完全匹配的消息最终在11月底确定了下来。深圳市血液中心发来了一份文件,确认曾彦翰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等待移植的血液病患者相配合,体检也顺利通过,希望单位能准许他的请假,使他安心完成捐献。
拿着这份文件,曾彦翰找到了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向辰、护长林秀萍,小心翼翼地提出请假要求。两位“家长”一听,先是惊讶,后表示“全力支持”!刘相辰主任夸他“大爱无疆”,林秀萍护长对他说“放心去,别担心工作!”医院安排他带薪休假,让他安心捐献。
受助者是个孩子!12月8日,曾彦翰开始进院捐献前的准备和用药,12月12日-13日完成采集。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遵循“双盲”原则,曾彦翰并不知道对方是谁。他也曾设想过受捐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等了很久很久,才等到这个机会?而最后的决定权就在他手上,“自己只要付出这么一点点,就能帮助TA,是一件很酷很酷的事情。”曾彦翰说。
随后,他收到了工作人员转交给他的,来自受捐者的一封信,原来,受捐者是个小孩子!看完最后一句“xiexie大哥哥(大姐姐)”,直接破防了!“你看TA他那么小,字都还不会写,就跟电视剧里演的一样,那种感觉无法形容!”曾彦翰发自内心地希望TA好好长大,“后续的手术和治疗少点痛苦。”
现在,康复的希望已经从曾彦翰这里传递出去,那个陌生的小朋友,你准备好接棒了吗?
曾彦翰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家庭,他没有淋过雨,却总想为别人撑一把伞。是什么开启了他的爱心按钮?或许是在医院当志愿者时,看过那些有病在身流程不熟的患者无助,因为他的耐心帮助后如释重负的样子;或许是在医院实习时,那个阿姨对他说“虽然你戴着口罩,但我能从你的眼睛里看到笑容和关心”时,总之,00后曾彦翰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为什么来深圳?因为这是一座爱心城市。
为什么来南医大深圳医院?因为这是一所爱心医院。现在,这个有爱的00后护士,正在平凡的岗位上闪闪发亮。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梁轶琳,通讯员林奕旋报道。)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