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众多独具特色的非遗及周边产品亮相各地展区,集中展示、推介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共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品牌。记者走访展会时看到,传统非遗项目、各地非遗文旅等内容分外亮眼,推动着非遗的活态保护、活态传承。
河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本届文博会上,河北展区的“非遗传承”板块展出定瓷、邢白瓷、衡水内画鼻烟壶等102件精美文创实物展品。走进位于国际会展中心9号馆的河北展区,一幅30米刺绣长卷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该作品是河北省级非遗项目邢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邢兰芳创作的刺绣版《丝路山水地图》,历时一年多创作完成,卷长30米、宽50厘米。图中共包含211个地理坐标,包括众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描绘了从甘肃嘉峪关至天方城也就是今天的沙特阿拉伯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河北展区工作人员张志刚:“今年我们打造了多处吸睛的地标,比如‘大河之北’五折幕的投影空间,‘美丽河北’慢直播融媒创意产品,还有全长30米的省级非遗邢氏刺绣《丝路山水地图》,通过互动性、参与性的手段,营造出沉浸式观感体验,展示河北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独特魅力。“
在江苏展区和浙江展区,香包、苏扇、蓝印花布等传统文化和非遗产品通过设计,摇身一变,被赋予全新的生命力,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江苏展区工作人员钱芳芳:“我们这套产品主要是体现‘姑苏十二娘’系列的,是把十二个工种,比如像画娘、船娘、蚕娘还有蚌娘,体现在杯子上面,还有一些抱枕上面。“浙江展区工作人员许程燕:”在保护和传承台绣这个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之上,提取其中的一些文化的元素,转化成了跟现在人们生活相关的工艺品、服装还有一些礼品,希望传统文化可以更多地去走入人们的生活。“
本届文博会突出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费,首次设置了文旅融合·文化消费馆,设立文化旅游展区、文化消费展区。在国际会展中心12号馆粤港澳大湾区馆的广东展区,科技手段加持下的文旅融合成为展区亮点。展区使用4K高清大屏等设备,运用数字沉浸、大型沙盘等新技术,强化了展出的效果。参展商、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与研究院工作人员陈雅清:“展示的话主要就是我们的‘文博元宇宙’。观众或者是用户就可以以一个数字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漫游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些文化遗产,实现一些语音实时的交互、数字人自定义、打卡留言、文化元素的内涵阐释这些功能。“
围绕京杭大运河IP,北京展区的“京彩大运河”项目多屏联动,展示了大运河壮美影像,并以全息幻影成像技术,再现了古代大运河漕船过闸的情景,还将传统文化与大运河IP相结合,设计出了周边的文创产品。北京展区工作人员直爽:“‘京彩大运河’它是通过在城市副中心附近找了九个点位,来展示大运河的不同场景,有什么‘三庙一塔’、大光楼、大运河森林公园以及漕运码头等,在滑轨屏上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点位,了解点位的图片以及视频。这边展示了一些大运河的文创产品。这是大运河的平安兽,在2021年获得了中国世界遗产文创十大‘专家推荐奖’,它是一个捏陶的香插。这是刘恩东老师画的大运河相关的连环画。”
(深圳新闻广播记者 延鹏)
版权声明:节目版权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