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此前,福田辖区部分地方被划定为高、中、低风险区。高、中风险区满足一定条件后,也降为了低风险区。不过有很多人在后台留言咨询:什么时候取消24小时核酸?什么时候取消白名单管理?什么时候托育机构能够恢复正常?......

虽然!但是!解封≠解防,低风险≠无风险,大家仍要继续保持防控意识不松懈,主动配合各项防控措施。

低风险区仍存在风险

第九版防控方案中,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相对于高中风险区的风险低,但是相对于没有疫情的县(市、区、旗)有一定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今年以来全国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多,疫情波及地区范围较广,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断加大,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而作为优势流行株,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缩短,传播能力和隐匿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在7月24日深圳市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林汉城等介绍了“07·15”疫情的最新情况。他表示,“07·15”疫情以来的病例,已完成的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均为奥密克戎BA.2进化分支。

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目前的共识仍然是1-14天,一般是3-7天,发病的5天内传染性最强。也就意味着在发病的前后,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人传染性较强。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国内的研究和从发生疫情的区域观察到的现实情况看,奥密克戎的传染性较强,但致病力有所减弱,加上接种疫苗和个人体质因素影响,奥密克戎的感染者很多是无症状感染者,这类人仍然具有传染性,这也导致了奥密克戎极易发生隐匿传播。

面对传播迅速而隐匿的奥密克戎,我们仍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在病毒传播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全社会仍需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更何况所谓“低风险区”,只是跟“中高风险区”相比较而言,毕竟存在一定风险。

低风险区实行什么样的防控措施?

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控措施,主要如下:

·区域内各类人员由社区安排开展核酸检测“一天一检”。

·倡导区域内人员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跨市流动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加强火车站、公路等出入区域交通关口管控,做好测温、查证、验码等工作。

·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

·区域内的批发市场和卡拉OK、棋牌室、影剧院、网吧、歌厅、酒吧、台球厅、博物馆、图书馆、健身场所、室内游泳馆、洗浴中心、美容美发、养生理疗等室内公共场所,实行预约、错峰、限流、测温、登记、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控制餐馆、公共食堂经营规模和营业时间,必要时暂停堂食。

上述措施由所在街道、社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做必要调整,并具体组织实施。

符合什么条件可以出入“低风险区”?

为严防潜在的疫情外溢风险,低风险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管理措施。

低风险区内人员倡导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跨区域流动须按要求持24或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行期间,严格做到“两点一线”,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疫情防控措施?目前国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呈现点多、 面广、频发的特点,风险隐患仍未消除,小编在这里温馨提醒,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一、做到以下几点

1.主动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如与相关阳性感染者的行动轨迹有时空交集,要及时向所在村(社区)、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备,并配合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措施。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不道听途说,不偏听偏信。

2.保持简约的生活方式,不聚集,尽量减少出行,不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尽量和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公筷公勺,做好个人防护。

3.遵守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和防疫规定,配合做好测温、亮码、扫码、登记等疫情防控措施,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4.随身携带口罩备用,在进入人员密集的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时要规范佩戴口罩;保持住所和办公场所通风良好,及时清理垃圾,做好清洁消毒。

5.加强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监测,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6.积极主动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对预防重症、遏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请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未完成全程免疫接种、未接种的市民朋友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尽早主动接种疫苗。

最后,这组“维C抗疫”创意海报送给大家。

“低风险”不意味着风险降低,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大家共同守护。


来源:福田融媒网信中心、沙头街道、四川疾控、央广网、人民日报微博、深圳卫健委、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