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麦洁

通讯员 | 王卓芬 陈子亮

本周,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建设首届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该会议由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和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联合主办。我们从会上了解到,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我们俗称的“溃疡”,是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每年全国的治疗量超过3000万人次。而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创面修复科是广东省首个专门以各种疑难创面修复治疗独立建科的外科三级学科,并拥有30张床位的独立病区,通过新技术,解决临床治疗中的问题,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黄跃生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图片:南科大医院裴国献院长致欢迎词

据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创面修复科主任黄跃生介绍,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包括创烧伤后残余创面、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压疮)、血管性(动脉、静脉)溃疡、癌性溃疡、放射性溃疡、药物性皮肤溃疡、结核性溃疡、特殊细菌感染性创面、痛风石创面、各种医源性创面(切口裂开、切口不愈合、药物渗漏性皮肤坏死)、淋巴水肿等,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 大量占用医疗资源,是一大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每年治疗需求约3000万人次以上。其防控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需求,是新时代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黄跃生教授介绍,在我国目前的诊疗体系中,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专科,这类患者常分散在医院门诊、骨科、烧伤、血管外科、皮肤科、内分泌和糖尿病科以及中医科等大约10个科室治疗,患者到医院就诊时难以确定治疗科室,甚至连医院的医护人员也难以确定这一大类患者需要去什么科室治疗,使其整个就诊流程不明确,治疗难以规范,治疗效果不理想,形成“都在治,都难以规范治”的尴尬局面,导致创面难愈甚至长期迁延不愈。从治疗手段来讲,除少数较小的浅表创面仅采取换药等非手术治疗可以愈合外,大多数创面都需要手术加辅助治疗才能治愈。所以,创建创面修复专科进行专病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变创面“难愈”为“可愈”,变“迁延不愈”为“快速愈合”的有效途径。

我国以付小兵院士为首的创面修复团队,从上世纪末开始探索把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定义为一大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疾病,并建立创面修复病房开展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由黄跃生执笔起草,付小兵院士修改后联合28位院士以及黄跃生、陆树良两位我国创面修复团队核心骨干,联名向国家卫健委提交了在我国医院正式设置“创面修复科”并给予相应学科代码的申请,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11月29日正式下文,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体表难愈合创面的诊疗管理工作,加强创面修复科等相关科室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创面修复科,提高创面修复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标志着一个新的外科三级学科——创面修复科的诞生。

南科大医院在粤率先设立创面修复科

 

图片:论坛现场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创面修复科为广东省首个专门以各种疑难创面修复治疗独立建科的外科三级学科。南科大和南科大医院高度重视创面修复学科建设,在床位、场地紧张的条件下,医院为创面修复科提供了一个可展开30张床位的独立病区,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绿色通道。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成立了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围绕创面修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从创面修复临床技术、创面微环境与修复、创面修复新型材料(含干细胞)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立足于阐明当前制约创面修复的关键环节,形成重大创新临床技术,解决创面修复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牵头制定创面修复专家共识指南,使临床治疗规范化、标准化。医院创面修复科与医学院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形成临床和科研双轮驱动态势,促使创面修复学科快速跃上高平台。

南科大医院创面修复科诊疗范围涵盖皮肤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各种创面(伤口),包括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癌性溃疡、放射性溃疡、痛风石创面、各种医源性创面等各类慢性创面,各种烧(烫)伤、皮肤软组织等各类急性创面,以及各种创面愈合后或手术切口愈合后的瘢痕与康复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