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节点,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研究制定2022年工作要点,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在前列、勇当先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工作部署,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坚持产业引领、服务升级,聚焦制约罗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谋划推出一批创新型引领型改革,全力打造“湾区枢纽、万象罗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贡献改革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重大战略平台改革

(一)深化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建设改革

抢抓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建设机遇,聚焦香港青年发展、民生规则衔接、通勤化融合发展,健全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沟通协作联动机制,与中央、省、市和香港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建立稳定通畅的沟通渠道,持续传递罗湖声音。营造罗湖先行区建设氛围,善借人大、政协、商界、学界等各方力量,将深港社会融合发展问题引起各界研究关注,自下而上形成罗湖先行先试氛围。构建罗湖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1+1+N”规划体系,推出总体方案、发展规划,空间、产业、交通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的一张蓝图。围绕港人生活、港企成长、产业融合、政务融合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制度创新。(牵头区领导:刘胜、夏东;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参与单位:区委(政府)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人才工作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创新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金融服务署、区发展研究中心、区企业服务中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罗湖管理局)

(二)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改革

探索将玉龙、小坑片区打造成为高密度建成区“生态修复+再生利用+低密开发+产城融合”的发展样板,将玉龙、小坑片区土地纳入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范围,争取市重点区域相关扶持的政策红利。创新思路挖潜玉龙新村、红岗花园等潜力用地,加快土地空间释放步伐,完善高效推进联合总部大厦、清水河枢纽片区城市更新单元、生命健康创新产业基地等开发建设机制。健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全方位协调机制,从项目取得建设用地,办理土地出让合同阶段起,全面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情况。高效利用释放出来的土地空间,引进软件与信息服务、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完善新罗湖主客厅实施路径与后期运营机制,引导片区内企业主动参与、配合打造新罗湖主客厅。(牵头区领导:左金平、霍广勇;牵头单位: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参与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创新局)

(三)大望梧桐中央生态区建设改革

健全指挥部建设机制,探索将大望梧桐中央生态区建设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大湾区生态经济融合发展引领区。探索在优化片区生态底色的基础上拓展我区发展空间,试点市区联合编制空间规划纲要,经市政府审批后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各层次各类型规划调整。健全大望梧桐片区开发建设模式,探索投融资方案,完成大望梧桐片区综合规划编制,为片区未来开发释放更多潜力用地。(牵头区领导:詹辉;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参与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区水务局)

三、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四)建设营商环境先锋城区改革

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对市场准入、企业开办、生产经营等重点环节进行保护和规范,促进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健康发展。持续“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事项标准化建设,提供主动、精准、高效、智能的政务服务。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便捷获取生产要素,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气、用工成本,创造优质平等生产经营环境。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拓展金融市场新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更高水平的综合金融服务。创新监管方式,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牵头区领导:范德繁、夏东;牵头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参与单位: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企业服务中心、区金融服务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监管局)

(五)构建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机制改革

完善由区企业服务中心统筹、产业部门对口负责、职能部门联动支持、各街道共同参与的“1+5+5+10”大招商机制。建立主动“走出去”“跑起来”常态化招商机制,精准敲门招商,提升招商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深化产业研究,构建产业数据库,针对“链长制”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招商地图,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各部门共享重大招商项目线索,形成重大招商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安商稳商信息报送机制,切实提升重大招商项目推进合力和成效。(牵头区领导:左金平;牵头单位:区企业服务中心;参与单位:各产业部门、各街道)

(六)企业服务升级改革

坚持“产业第一、企业为大”“有事服务、无事不扰”,完善全区“大服务”体系。强化空间服务升级,优化整合已有产业空间,建立产业用房数据库,利用租购奖励、用地支持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办公成本,打造“产业空间一张图”、一键链接等智能手段支持企业寻找合适的办公物业。强化政策服务升级,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在优惠力度、政策扶持、产业培育等方面突出罗湖优势。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完善政企银协调联动机制,为中小企业上市、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提供服务。建立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机制,完善企业监管执法“好差评”机制,打造统一的企业维权平台,助推营商环境优化。(牵头区领导:左金平;牵头单位:区企业服务中心;参与单位:各产业部门、区人才工作局、区发展改革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住房建设局、各街道)

(七)城市更新管理开发模式改革

健全城市更新项目生成和管理推进机制,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运营模式,推动城市更新从追求数量向量质齐升转变。试点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引入“个别征收”“商业和办公用房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机制。深入挖掘“文、商、旅、创”价值街区,探索实施“留、改、拆、建”混合改造,严禁大拆大建,支持功能置换、闲置低效空间再利用等改造方式,实现有机更新。推广“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地区总规划师制+建筑师负责制”管理开发新模式,引入企业或国企平台等市场化方式推进,实现城市更新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管一体化。综合运用“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利益统筹+执法清拆”政策工具箱,进一步探索用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方案。创新思路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的土地整备转为以发展为导向,探索“查违清退+土地整备”联动机制,开展更新整备融合试点,大力拓展连片土地空间。探索地下空间合理利用开发,构建完善、高效、人性化的地下空间开发与综合利用体系。(牵头区领导:霍广勇;牵头单位: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参与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区规划土地监察局)

(八)产业空间管控机制改革

开展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按照“定制化设计+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的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模式,面向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分割销售或长租,实现优质产业空间供给与优质成长性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建立城市更新产业导入前置审查机制,提供更多差异化、低成本、高品质、适配性更强的产业空间,打造一批高品质高效益专业特色楼宇(园区)。探索采取出让盘活国有和集体用地新建、购买和长租旧厂房改造等方式,稳步增加政府产权的产业用房。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标准产业用房,探索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新路。完善“以房招商”“先租后售”等供给模式,实现优质企业“拎包入驻”。创新推动“物业+租赁”规范化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房屋经纪领域延伸,实现多元化发展。推进落实产业用房租金指导价格制度,依法依规清理整顿国有、集体物业“二房东”,严厉查处垄断市场、哄抬租金、虚增公摊面积、水电费加价等行为,降低企业用房成本。(牵头领导:左金平、夏东、霍广勇;牵头单位: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区企业服务中心、区发展改革局;参与单位:区物业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区住房建设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创新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监管局、各街道)

(九)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综合改革

创新现有免税店政策,试点“跨境电商+新零售”业态,探索建立大湾区免税城建设机制,加速发展免税经济,优化离境退税服务网点布局,推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落地。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孵化消费品牌全链条培育体系,加强罗湖国际零售、国际消费资源人才集聚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探索数字消费新场景,试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商街、智慧商圈,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探索精准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机制。推动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构建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景,创造“全场景生活商圈”互联生态。建设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完善集保税商品会展、保税商品鉴定、保税研发设计、保税加工制造、保税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国际性珠宝玉石业务链条。以澳康达二手名车广场为试点,出台便利二手车交易、活跃二手车市场相关政策,推动经销模式主流化、经销流程简便化,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牵头区领导:肖嘉睿;牵头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监管局)

(十)深化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改革

出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等“1+5”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国开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探索统筹重点片区开发、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建设等一揽子项目,撬动社会融资。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提高国企治理水平。创新手段处置国企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债权债务、维护国有资产权益。深化股份合作公司监管改革,健全股份合作公司监管制度,探索股权改革试点,指导股份合作公司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发挥集体经济发展联合会的平台作用,加强与市、区国有企业合作,拓展发展渠道,促进股份合作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牵头区领导:左金平;牵头单位: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参与单位:区纪委监委、区审计局)

四、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

(十一)完善群众诉求服务体系改革

借鉴“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强化党委统筹领导,为社区赋权赋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推动群众诉求服务平台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和诉求服务“只进一扇一门、只需一张网、最多跑一次”。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建立遇事找法响应机制,健全依法治访联动机制。探索将诉求服务纳入征信体系,依法处理缠访闹访、聚众闹事等违法行为,形成有序信访、依法维权的舆论和行为导向。建立群众诉求服务站点,整合区、街道、社区三级群众诉求服务中心,优化群众诉求服务阵地建设。完善多元为民服务体系,提升投诉建议、纠纷调处、法律服务、心理服务、帮扶救助等服务水平。完善信息化指挥系统,增加群众诉求服务功能模块,实现矛盾纠纷诉求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牵头区领导:黄生文;牵头单位:区信访局;参与单位:区委政法委、罗湖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街道)

(十二)“物管城市”一体化治理新模式改革

创新城市管家管理模式,通过“专业服务+行政力量+智慧平台”相融合的方式,统筹整合市容环卫、绿化养管、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区服务、数字化城管等城市管理服务,委托专业的物管企业开展市政一体化运营,实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城市治理生态圈。通过设立物管城市运营中心(街道智慧指挥中心),形成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机制。按照物业管理理念改革街社工作架构,再造基层工作流程,整合辖区工作资源,使统一的物业式管理服务成为街道城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模式,致力于打通基层治理经脉,达到整体管理服务效率的提升。(牵头区领导:肖嘉睿;牵头单位: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参与单位:区财政局、各街道)

(十三)民政领域深港服务融合改革

依托居民议事会平台及“双百工程”建设,引导港籍居民深度参与社区共建,打造“港味”社区治理模式。推动社会工作服务精细化改革,聚力打造1-2个样板社工服务站(点),面向港籍居民和6大特殊群体提供精准社会工作服务,逐步形成以91个社工站(点)为节点,以8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支撑的社会工作服务供给体系,为深港居民融合共建提供贴心服务。提升港籍长者照护服务能力,开展港籍长者照护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鼓励辖区社会组织与香港非政府组织进行交流合作,面向优秀深港合作项目开展激励扶持。(牵头区领导:詹辉;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参与单位:各街道)

(十四)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

改革团的工作力量选用和激励机制,配齐配强罗湖各团组织尤其是街道一级团的力量,夯实团建工作基础。改革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改革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在提高发展团员质量、完善团内教育、强化团内激励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团员青年的荣誉感、先进性。推动完善地方党的领导机制和支持保障,全面坚持和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推动各级团组织牢牢把握组织定位、切实履行职责使命。(牵头领导:黄生文;牵头单位:团区委;参与单位:各街道)

五、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十五)深化罗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持续深化罗湖医改,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建立健全区级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康中心统筹协调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推动社康服务提质扩容,建设示范性社区医院,全面提升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素养。全方位优化升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平战结合的防疫模式,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健全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动医院、社康、疾控实现信息共享、深度融合,形成协调联动的医防融合模式。深化深港疫情防控合作及反馈机制,建立定期开展区域传染病风险评估和信息互通机制。(牵头区领导:夏东;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参与单位:市医疗保障局罗湖分局)

(十六)教育资源提质增效改革

全面实施“领鹰工程”培养计划,完善教师梯级培养机制,探索校长转岗荣退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竞争力和战斗力。实施新品质学校提升计划,定制“一校一案”提升方案,优先保障特色项目经费预算,全力扶持学校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具有标识度的特色项目。探索“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模式,在体制机制上试点创新举措。构建立体化的“党建+四位一体”引领下的学区化治理体系,打造学前教育学区化治理“罗湖模式、深圳样本”。完善中小学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全面保障人员和经费配置,探索开展幼小、小初等跨学段衔接教育,推动集团成员校共同发展、纵深发展、内涵发展,进一步强化教育公平普惠的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减”政策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深化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项目,促进深港教育融合发展,助力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牵头区领导:冯健;牵头单位:区教育局)

(十七)住房品质提升机制改革

完善罗湖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的公共住房供应和保障制度政策体系。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地铁上盖物业开发、仓储用地开发、存量楼宇清理改造等方式,拓宽多层次住房保障筹建途径。完善新入市销售的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项目价格指导机制,规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探索构建罗湖综合宜居发展评价体系及方法,完成宜居社区向绿色宜居社区转型。在棚改项目中推进一体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在业主组织工作中探索党支部、业委会“双向任职”。(牵头区领导:霍广勇;牵头单位:区住房建设局;参与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罗湖人才安居有限公司、各街道)

(十八)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健全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流动机制,推动公共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就业优先政策更加完善。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推动人才跨单位、跨所有制流动更加顺畅,人才户籍迁入更加公平有序。创新劳动力和人才评价及上升体系,构建“专业能力+业绩贡献+道德评价”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重点领域人才细分评价体系建设,开展职称评审改革,推进人才职业技能提升,为罗湖区各领域发展精准鉴别人才、精心培养人才。推行“湾区特色”“罗湖特色”劳动力要素配置举措,探索跨境医疗衔接政策试点,加强国际人才、境外人才服务,创新珠宝产业链劳动力配置。持续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招才引智体制机制优势。(牵头区领导:肖嘉睿;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局;参与单位:区人才工作局、区发展改革局、罗湖公安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创新局、区金融服务署、区企业服务中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

六、深化文化领域改革

(十九)文化软实力提升改革

建立新罗湖城区营销机制,整合全域全媒资源,加大对片区形象整体规划、城区形象整体输出,联合党政单位、辖区企业、头部社交媒体、传播智囊、品牌创意顾问公司等多方力量,持续性开展城区事件营销,推出宣传爆款,实现跨圈层、全覆盖、多元化传播。发挥罗湖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重的优势,保护、传承、利用好历史文脉,完善东门红色村、梁金生纪念馆、罗湖桥等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机制。结合片区发展、产业升级、项目更新改造,创新机制释放整合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东门步行街、金威啤酒工业遗址、艺展中心等特色文化街区。推动深港澳三地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文化机构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引进举办品牌文化活动。围绕党的二十大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高水平策划推出原创歌曲《跟着你就是力量》、音乐电视片《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家》、大型油画《新时代•大湾区》等文艺精品,推选参加“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评选。(牵头区领导:吕漫妮;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参与单位: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七、深化生态领域改革

(二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

落实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两山”双向转化机制,落实推进市-区-街道-单元四级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完成大望梧桐片区、清水河片区的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构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协调推进生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开展梧桐山生物多样性补充调查、评估,探索生物多样性友好园区建设。(牵头区领导:詹辉;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参与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建设局、区水务局、区统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罗湖监管局)

八、深化党建领域改革

(二十一)建立先锋精神、奋斗文化长效机制改革

将“先锋精神、奋斗文化”作为党员干部履职重要课题,推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以先锋精神、奋斗文化为内核,打造先锋精神IP,构建先锋精神“文化名片”,重塑罗湖党员、干部、人才的精神面貌。充分发挥区委党校科研资政作用,依托国贸大厦、渔民村、东门红色村等改革开放历史资源,开发若干党性教育精品课程,打造现场教学点,直观展现罗湖奋斗文化、生动展示罗湖奋斗人物、鲜活讲好罗湖奋斗故事。开设“先锋者说”讲坛,邀请罗湖以及深圳建设发展的先行者,改革开放的实践者,讲述罗湖奋斗史、深圳发展史,激发我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牵头区领导:米勇;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

(二十二)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体化改革

强化党建引领城区治理的整体设计,探索进行系统化机制改革,健全党建引领城区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整合组织、政法、民政、网格等条块资源,将更多资源、服务、智慧手段下沉延伸到社区。为社区党委扩权赋能,建立社区党委统筹、调度、评价各类服务资源的工作机制,提升社区党委的组织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能力。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让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成为资源整合、集聚的群众服务中心、活动中心、议事中心。将现有社区、综治、城管、安全等网格全面整合,依托物业小区划分综合网格,实行住宅小区党建、综合网格化管理、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含楼长)“三位一体”。通过建设线上一体化治理平台,实现事件统一分拨、数据统一归集,各类治理资源实现高效运用,有效统筹调配,实现快速反馈群众诉求,精准匹配居民需求,推动条块两维管理融合。全面统一全区各级、各部门事件分级分类标准,建立我区线上线下统一的事件分级分类清单,明确清单与各操作系统的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系统间数据快速自动转换,明晰区级部门、街道和社区之间的垂直管理和属地管理职责。(牵头区领导:黄生文;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委基层治理办);参与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委编办、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局、区住房和建设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司法局、区信访局)

(二十三)推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改革

完善具有罗湖特色的“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工作机制,建立大事要事难事负责干部索引库,以“事”为主线,及时储备、发现、使用硬干部。聚焦全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重大专项工作,搭建干部赋能成长平台,深化开展党建引领重大项目攻坚“揭榜挂帅”工作,在重大项目攻坚中组建先锋队,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四大“先锋工程”。紧贴区内重大改革攻坚项目,举办系列“先锋攻坚营”,探索训战、训考、训用结合的干部选拔培养联动闭环。全面落实公务员“雏鹰计划”,开设青年干部“先锋特训营”,补齐新入职干部能力短板,健全源头培养、系统培养、跟踪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具有罗湖特色的干部培养新路径。探索新入职公务员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小区事务官等机制,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练兵场”。探索激励职级公务员干事创业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职级公务员经验优势,推动职级公务员到招商、防疫、信访、应急等一线部门参与重大专项工作。(牵头领导:米勇;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区纪委监委、区委宣传部、区委编办、区人才工作局等,相关街道)

(二十四)成体系推进“智慧反腐”改革

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智能化实践化水平,充分发挥全区党员干部廉政档案系统作用,全口径动态录入全区党员干部廉政信息,做到廉洁预警。持续优化罗湖区集体经济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全区股份合作公司资金监管全覆盖、实时在线监控。做实政治生态观测优化系统,全方位掌握各单位政治生态,着力铲除不良政治生态的“土壤”,以优良政治生态涵养发展生态。推动“智慧支付”数据与纪检监察工作贯通,及时掌握在财政支出、日常报账方面的违纪违法线索。(牵头区领导:姚文胜;牵头单位:区纪委监委;参与单位: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区国库支付中心)

(二十五)建设廉洁罗湖先行示范城区改革

出台《关于限制严重行贿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工作指引》,探索限制有严重行贿行为的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严惩围猎行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在全区各单位开展廉政风险点大排查行动,督促各单位逐步建立“单位—部门—个人”廉政风险点三级清单,围绕廉政风险点打好歼灭战。通过强化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发现各单位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推动建章立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党群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等廉洁建设的职能和责任,广泛发动企业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等多方参与,创新廉洁文化宣传的载体、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罗湖区“廉洁教育百人团”“廉洁罗湖大讲坛”作用,持续做好廉洁宣讲,推动企业廉洁合规治理,稳步推进罗湖区企业廉洁合规治理“1+10”联盟运行,推进腐败治理“社会化”拓展,让廉洁价值理念在罗湖蔚然成风。(牵头区领导:姚文胜;牵头单位:区纪委监委;参与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企业服务中心、区住房和建设局)

九、强化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对改革的统筹指导,强化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重点改革事项。各部门、各街道要由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改革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一把手要亲力亲为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在区级重点改革之外,还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各项“微改革”“微创新”。

加强责任落实。创新推进落实改革体制机制,各改革项目牵头单位要根据年度改革计划,紧密结合实际,实施方案需按程序报区委深改委会议审议,并制定具体到人的任务分解表和详细到月的进度表,细化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节点目标,完善推进举措,强化协同推进。各参与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根据改革要求和工作需要加强协作,积极参与,形成改革强大合力,按时限、高标准完成好各项改革任务。

加强督促检查。各牵头单位要加强改革自查,定期跟踪并报告改革落实情况,及时打通关节,疏通堵点。区委改革办要会同区委(政府)办督查科,抓紧制定2022年改革要点督查方案和绩效考核方案,切实加大改革督查力度、强化考核评估。区委改革办要加强对重点改革事项推进落实情况的全程跟踪,加强改革的激励问责,对督促检查中发现的先进典型,及时通报表扬;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限时整改,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加强宣传推广。各牵头部门要强化改革成果提炼意识,及时总结上报重点改革的特色亮点和成功经验,努力使实践成果上升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争取获得更高级别的表彰及批示;努力争取列入中央、省、市改革试点,擦亮罗湖改革的招牌。区委宣传部要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及时宣传罗湖推进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效,弘扬新罗湖新活力,努力营造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促进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