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位年轻的医学博士走进了设在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随后的12年间,他为中山的科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市第一,如今40刚过却已是年少白头,他就是中山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伟佳博士。

这位满头花白的年轻医生,就是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王伟佳博士。

王伟佳说,十多年前刚到中山的时候,地市级医院作为基层医疗单元,在“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镇”的政策的引导下,医院方面大部分的精力和人财物侧重点都放在医疗和临床服务上,对于专注在白血病研究领域的王伟佳来说,当时能够获得的科研支持的确比较有限。

中山市人民医院临场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科教部主任、检验医学中心学术主任王伟佳:“进入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后,我们在前期开展科研工作是很辛苦的,没有科研条件,我们会拿着科研的细胞培养箱,有的时候带着动物的样本,去广州、去深圳,去寻求可以帮助我们做科研的平台,当时是真的挺辛苦。”

没有设备,没有私家车辆,当年的王伟佳博士,基本每个休息日背着沉重的培养箱在城际列车上度过,吃盒饭,挤地铁,奔波往返。

 但即使这样,为了节约科研经费,很多实验操作都没有外送检测,熬夜通宵做实验成了家常便饭,为了科研的理想,硬是把自己熬成了“白头”少年郎。

 就是在这样的科研环境下,王伟佳带领着当年仅有的4人科研团队,自强不息,创造了多个全市第一。在2011年,以中山市优秀博士后的荣誉顺利出站。

出站后的王伟佳,并没有因为当时科研基础的欠缺而离开,而是决心扎根中山,尽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山的医疗事业向科研兴院、创新兴医转型。

2012年,王伟佳作为首批外派人员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医学院进修,把单病毒载体多基因携带技术引到了中山市人民医院,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最新免疫学理论与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融合。

中山市人民医院临场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科教部主任、检验医学中心学术主任王伟佳:“在2014年就将这项技术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也是我们中山市卫生系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

王伟佳说,目前他们正主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还有它的智能诊断,以及现在国际上比较前沿的CAR-T治疗。例如在发病机制研究方面,他们发现了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耐药标志物,这个标志物的发现也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正在和相关企业联合开发这一技术。

截至目前,王伟佳的研究成果已先后发表SCI论文近30篇,以第一发明人和第一专利权人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计算机版权证书3项,其中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了成果转化。

2021年,省市携手推动中山本土高水平医院建设,王伟佳被聘任为高水平医院建设办公室主任,他第一时间提出了建设“科研平台”和“技能培训平台”两大项目,要为我们整个中山医疗卫生系统的科研人员,以及年轻医生提供科研和技能培训服务。

同年,王伟佳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有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后正在王伟佳课题组学习。

中山市人民医院临场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科教部主任、检验医学中心学术主任王伟佳:“这个团队建立起来了,我们也想借助团队的力量,能够把目前的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甚至我们的转化应用能够做起来,然后多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将专利真正的用到临床去,真正的将我们的研究转化到实际的应用,打造广东省的工程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甚至是重点实验室,助力我们中山市的高水平医院建设。”



记者:区球章 吴耀华

编辑:陈淑娴

二审:苏文颖

三审:叶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