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过冲着某个驰名商标去购买商品,到手后却发现不是正品的经历吗?作为消费者来说,不满意可以申请退货。但企业的打假之路,往往面临着“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困局。
近日,深圳的一宗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案不但破解了这个困局,而且一审判决就令到双方均服判,且事后还共同向法院送来感谢信和锦旗。这是一宗怎样的案件?是怎么调查和审理的?又有哪些启示与示范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 原告代理人小米集团高级法律顾问刘大双、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张婷独家解读。

深圳中院判决“深圳小米”

赔偿“小米科技”3000万元

近日,小米科技公司与深圳小米公司两家企业,共同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送来感谢信与锦旗。作为一宗知识产权纠纷案的原告和被告,两家企业为何会一起做出这个举动呢?

事情还得从案件本身说起。原来,“深圳小米”是一家销售充电器、移动电源等数码产品的电商企业,在其商品的销售页面、销售标题分别使用、标注了“ 小米数码专营店”、“小米”等标签,由此因商标侵权与仿冒字号的不正当竞争,被“小米科技”告上法庭。

经深圳中院审理认为,深圳小米公司明知涉案商标仍故意侵权,且侵权行为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属于情节严重,适用三倍惩罚性赔偿,因此判决深圳小米公司赔偿小米科技公司3000万元。

一审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并在法院主持下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原告主动放弃被告的部分赔偿,让被告能够有能力重新回归市场合法经营。

日前,该案因展现了对惩罚性赔偿法律适用的积极、审慎、严谨态度,而入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

据了解,当前深圳正积极推进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清单任务落实,率先形成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适用操作规则和实践样本,破解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困局。

打击商标侵权力度加大 

企业更重视知识产权的创新和保护

原告代理人小米集团高级法律顾问刘大双表示,本案与之前案件的最大不同点是涉案的产品种类繁多,对方的侵权行为也更为多样化。

本案被告先是注册了含有小米商号的企业名称,随后在天猫平台上开设小米数码专营店铺,销售的182款产品涉及8大品类,侵权产品与小米集团生产销售的产品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模仿抄袭行为,造成严重的市场混淆,增加了消费者的识别成本,同时给小米集团商誉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刘大双说,参与维权案件这些年来,她深刻地感受到法院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也正是这一个个大力制止商标侵权的案件,保障了消费者能够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未来小米集团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创新及保护。

加强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

细化研究和经验总结

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张婷介绍,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首先依职权向天猫平台调取了被告店铺的被诉商品交易记录。被告在过去两年时间内超560万条、近1.54亿元的详细交易记录,这部分证据证明了被告的侵权经营数额。

其次,以书面裁定书的形式向被告作出书证提出命令,责令其提交进货的交易凭证、付款凭证等,这部分证据用于证明被告的利润率。由于被告并没有提交这些证据,法庭因此“推定”原告就这些证据所涉证明事项的主张。

为什么说是“推定”?张婷表示,原告主张以同类企业的利润率30.78%计算,这个主张能不能成立法庭不是很有把握。所以,法庭用书证提出命令这项证据制度,责令被告提交这这些证据,如果不提交的话,法庭就采信原告的主张。

因此,法庭认定的利润率不是根据证据算出来的,而是根据被告不提交证据这个诉讼行为“推定”出来的,这也是书证提出命令这项制度的意义所在。

一方面,法庭的判决得到双方的认可,这得益于法庭积极适用证据规则破解赔偿基数证明难题。另一方面,法庭在判后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通过调解让被告有能力纠正侵权行为进行合法经营,这样既遏制了侵权行为,也保存了经济力量,市场上少了一个侵权行为人,多了一个创新拥护者。

“被告说要在三年内经营出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惩罚性赔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法庭的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的风气,进而营造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造行为。”张婷说。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发布

六个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

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发布六个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涉及知名品牌、金融产品、电子商务等多领域纠纷。

其中,“欧普公司诉华升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明确了惩罚性赔偿适用的标准和赔偿数额的精细化计算路径;“华为公司诉刘某成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则体现了惩罚性赔偿在刑民交叉案件中的具体应用。

而入选典型案例的“小米科技公司诉深圳小米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属全国首宗在惩罚性赔偿纠纷中适用书证提出命令的案例。

该案针对电子商务透明度高和口碑效应强的特点,充分肯定被告利用大数据工具有效经营对获利的贡献,对贡献率进行合理酌定,展现了对惩罚性赔偿的法律适用,双方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这六大典型案例集中反映了广东法院依法准确适用惩罚性赔偿,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决心。

深圳率先在全国出台

首个惩罚性赔偿审判指引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省法院共审结适用惩罚性赔偿知识产权案件148件。其中,2021年审结适用67件,最高判赔数额达3000万元。

据了解,深圳中院在综合试点改革之后,率先在全国出台首个惩罚性赔偿审判指引,判决的惩罚性赔偿累计金额早已超亿元,在推动惩罚性赔偿制度积极适用方面成效明显。

目前,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方说,有的法律规则仍然争议很大,而且不清晰,部分司法实践不规范,整体适用还是不足等等。下一步,深圳中院将进一步细化研究,加强前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继续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向社会传递深圳法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态度和决心。

在广东省的六个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中,深圳就占了一半,说明深圳在相关制度的积极适用方面已经在扎实推进,走在前面。而本案通过适用书证提出命令和依职权调查调解,既保护了原告的知识产权,又让被告能重新回归市场合法经营,进一步有效地发挥了司法裁判的引导和教育功能,传递了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强烈信号。

主笔 / 杜一凡

记者 / 杜一凡、刘美佳、黄燎、李健

责编 / 吕毓斌、杜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