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消总额距离万亿元大关只有一步之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498.12亿元,同比增长9.6%。

这个成绩在全国消费十强城市中排第几呢?第五。前四名分别为上海、北京、重庆和广州,其社消总额2021年均超过了万亿元,居首的上海市更是超1.8万亿元。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消费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消费扩容提质,也是深圳谋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一招。在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就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实现这一目标,深圳的优势在哪里?今年有哪些新招数?上海、重庆等社消万亿城市,又能给深圳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01

深圳发布重磅新政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圳早有此意。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如何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路,是当下国内许多城市正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率先获得国务院批准,开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后,深圳就加快了“追赶”的步伐。

去年刚开年,深圳市商务局就联合市发改委,发布了《深圳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谋划了具体路线图。

落子谋局,马不停蹄。近日,深圳又发布重磅新政——《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27条硬招实招出炉,深圳再发力建设国际一流商业载体、集聚全球优质商业资源、培育创新型领军商业企业、打造多元多层次消费新场景。

这份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详细“施工图”,一招一式中都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也蕴含着澎湃的新动力。

比如,笔者注意到,其中提出各区政府要加大力度重点打造1—2个核心商圈,全市用5年时间建成10个以上的特色商圈(步行街)和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市财政对验收达标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区财政按1:1比例进行配套奖励。

再比如日前商业界比较热的“首店经济”。在行业里有代表性的品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就被称作是“首店”。目前,首店已成为商场突围的重要途径,不少商场通过引入首店撬动销售增长。

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也是此次深圳新措施的亮点之一。其中提出,对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运营企业,每个品牌奖励20万元,对在深设立独立法人机构的知名品牌奖励50万元。

此外,为加快培育深圳本土品牌、培育创新型领军商业企业,深圳此次又拿出“真金白银”——在消费电子、时尚服饰、黄金珠宝、钟表眼镜、国潮新品、美颜美妆、饮料食品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对入选的品牌给予200万元奖励等。

“核心商圈”质与量并行,全球优质商业资源加速聚集,本土品牌越来越强,再加上科创之城的加持,这波新政之后,相信深圳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路上,一定能跑出“加速度”。

02

深圳的三大优势

● GDP破3万亿,人均可支配收入破7万元

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元大关,紧随上海、北京,位居第三。经济的平稳增长,也为居民收入水平带来稳步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7万元,达70847元,比上年增加5969元,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高出同期GDP增速1.5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目前深圳的消费与其GDP排名尚有一定差距,这也反映出,深圳仍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可挖。

这将是支撑深圳2022年社零总额突破万亿元的重要底气,也是深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坚实经济基础。

● 珠宝、钟表、服装等消费类产业集群聚集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消费中心,一定要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集群作为支撑。而深圳恰恰具备这一点。

深圳是我国黄金珠宝业规模最大的集聚区,2021年,深圳水贝—布心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黄金、铂金实物提货量已占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交割量的70%,钻石实际使用量占上海钻石交易所进口额的80%。

深圳还是“中国钟表之都”。数据显示,深圳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钟表产区之一,拥有完整的手表产业链,现有钟表企业1500多家,年产值680亿元,产值、出口值、出口量占全国的53%。

去年9月中国钟表协会发布“2020 年度中国钟表行业十强企业”,深圳企业占据了榜单的半壁江山。

深圳在中国服装业更是具有四个“第一”,即上市公司数量第一,品牌数量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销售额第一。

这些重大产业集群,为深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 科技力量为新业态提供强大支撑

2021年深圳经济数据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上零售持续高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4.3%,两年平均增长26.4%。

这一块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撑。

5G、大数据、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与电商加速融合,推动了诸如水贝黄金珠宝直播基地、青苹果直播电商产业园、大浪时尚小镇电商直播基地等直播电商集聚区发展。

在这方面,深圳还将继续发力。新措施提出,将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智慧街区扩容提质行动,加快布局5G基站、电商直播基地、智慧停车场等新基建项目,发展城市美学和光影艺术,建设若干国际一流的智慧化、数字化商圈。

03

他山之石:上海、重庆

在目前国内4座社消总额万亿城市中,上海和重庆对深圳颇具启示和借鉴价值——上海GDP与消费并驾齐驱,重庆则是社消总额排名(第三)超过了GDP排名(第五)。

上海2021年GDP超越4万亿元,社零总额也达到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上海既有着较高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口规模优势,同时对外开放程度高,是全球消费资源的高地,也是新消费品牌的聚集地。2022天猫新品牌创业地图显示,从1600个天猫重点新品牌的数量分布来看,上海以348个新品牌数量遥遥领先。

上海拥有进博会、自贸试验区等全球瞩目的对外开放平台,消费市场繁荣、环境优越、品牌齐全、引领时尚潮流,基础设施和消费便利度全球领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势明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认为,上海长期注重消费培育,尤其是新消费对城市功能和城市首位度的提升作用,近年来就通过电竞等新型文化消费,使得上海在全球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是非常值得深圳借鉴和学习的。曹钟雄建议深圳要高度重视消费对城市经济的贡献,更加注重培育新型电商和新型文化消费,以电商促消费,发展数字消费、培育新消费。

再来看重庆。其常住人口超过了3000万人,人口规模无疑是消费的最重要支撑,更值得注意的是,重庆的消费增长,也得益于其在旅游业方面的表现。

山城重庆,是许多人心中“人间烟火气”最足的地方,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按照消费类型来分,重庆的餐饮收入增速表现也超过了商品零售,商品零售1.2万亿元,增长17.0%;餐饮收入1953.32亿元,增长28.5%。餐饮收入占重庆社零总额的比例达到了14.0%。

笔者注意到,日前,《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新创建省级及以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3个、新增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5家、国际航线达到100条。

《规划》提出到2025年,深圳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等更为丰富,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专家指出,发展旅游业,不仅仅在于打造旅游景点、目的地,它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的反映。因此,除了增加更多元的消费供给之外,也要注重倡导、塑造一种城市消费文化。

曹钟雄建议,深圳应加大力度培育本土消费,实现深圳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本土化,谋划一批符合深圳消费升级的商业街区、全球名店和首店,打造一批集体验、社交、内容消费的新型城市消费综合体。

“中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是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各城市应该避免千篇一律,根据自身独特的优势形成独特消费环境,实现差异化的消费体验,才能提高对全球消费者的吸引力。”曹钟雄说。

结语:

在人们的印象中,深圳最显著的标签莫过于奋斗者之城、科创之城。踏上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路,意味着深圳要实现由“生产型”城市向“生产+消费型”城市的转型。

广东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专门提出深圳“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对此,深圳已经作出谋划和安排,提出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全市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全覆盖,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同时,发布《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提出了建设楼宇型体育设施、升级智慧化手段、体教融合等具体行动计划。

在一轮又一轮的新政新规划推动之下,在新的城市形象与文化浸润之下,深圳也将有望更好地把握新消费浪潮下的机遇,更有把握在2022年成为我国内地第五座社消总额万亿之城。

主笔 / 郭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