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2日深圳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深圳正在加紧出台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一揽子政策,全力以赴抓好经济“稳增长”。

此轮疫情对深圳经济的影响有多大?深圳提出了哪些纾困扶持措施?深圳宣布拿出真金白银助企纾困,有何特殊意义?......

针对这些问题,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邀请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首席税政专家李鑫钊进行解读。

深圳经济受疫情的影响有多大?

深圳卫视:对于深圳这座经济总量破3万亿元的城市来说,经济受疫情影响有多大?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税政专家 李鑫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全面、客观、战略地看,“算大账”,不能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一方面,深圳实施的严管控,在深圳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市民生活、经济社会运行受到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对一些产业如餐饮、旅游、制造业的冲击很大。我们说,全体市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直接经济损失也是有的。

另一方面,严管控的成效明显。深圳和奥密克戎的短兵相接,对比境内外其他地方看,大约一周多时间基本实现社会面清零,基本恢复社会经济正常秩序,同时还为香港防疫提供了保障和支撑,的确是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这也是我国动态清零方针在深圳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最新的成功实践范例。

当然,在坚定贯彻中央既定防疫方针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根据病毒本身、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具体防疫举措,以坚决、果断、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深圳卫视:深圳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第二天,就召开发布会,市发改委和工信局一把手同时出现,传递着什么信号?

李鑫钊:我认为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传递的信号:

一是“保稳定”。“保”字当头,深圳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秩序。两部门充分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和精神,对中小微企业分别给予财税等领域的有效支持,极大缓解了企业压力,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二是“促增长”。“促”字当先,深圳深化改革、促进增长。发布会上明确指出,要“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着力扩大内外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提质增效”,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增长。

深圳卫视:发布会上还提到要以放宽市场准入为抓手,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此您怎么看?

李鑫钊:最令我印象深刻是深圳提出的“放宽市场准入24条措施”。这24条措施以法治为保障,不仅在高精尖领域提出切实有效的规划,更在养老托幼等民生环节做出实际行动。

这说明深圳正不断加速自我改革,通过政策性红利的释放,让市场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市民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从而进一步增强深圳人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深圳为企业减轻包袱

使其重整旗鼓、轻装上阵”

深圳卫视: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承受较大压力。深圳提出纾困扶持措施要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对此您怎么理解?这将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带来什么帮助?

李鑫钊:“六税两费”中“六税”是指: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两费”是指: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本次“六税两费”减征范围的扩大,代表着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尤其是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可以在深圳权限范围内给予顶格减免,也就是说最高50%的减免。

从这个范围来看,将会对深圳海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为他们的减轻包袱,使他们重整旗鼓、轻装上阵。

深圳卫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业与世界接轨。对不同产业的减税降费,您有何建议?

李鑫钊:高新技术企业成就了今天的深圳,现代物流业与世界接轨将为深圳发展迎来增长新动力。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2022年第14号文,明确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力度。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赫然在列,这是对深圳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首先税务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技术服务和现代物流业等企业的申报即办退税业务;同时,财政部门要积极运作,以保证留抵退税地方部分的财力支持到位,才能保证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使真金白银流入企业。在疫情全球肆虐的大环境下,真正为深圳企业的发展助力。

深圳实现智慧治理

和精准防控完美契合

深圳卫视:结合往年的防控经验,深圳此轮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否有新变化?

李鑫钊:比如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暴发,为深圳提出了全新的防疫课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对极难兼容的“两难”挑战。

一是既要“外防输入”又要“保障支撑”。

外防输入,意味着必须对来自香港等境外的人、物执行严格检验、检疫等措施,对偷越边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防止出现防疫的明显漏洞和短板。

保障支撑,意味着不仅要在供港物资方面维持甚至加强原有力度,而且要在防疫物资、人员方面腾出手来大力支持香港防疫。

二是既要反对“速胜论”又要反对“投降论”。

“速胜论”必然要求在疫情暴发时以高强度、绝对化的极端封锁措施予以应对;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轻症比例相对较低等新特点,又使得“投降论”的议论开始出现。

事实上,一刀切的“封城”和“躺平”都不是科学的态度。深圳把应对“持久战”的正确战略方针贯彻到位,使得整个防疫过程驰而不息、忙而不乱,果断科学又不失温度。

三是既要“防控疫情”又要“发展经济”。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多年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基因,早已刻入骨髓。加上深圳外向型、高度国际化的产业体系特点,这就使得深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一个都不能少”,既要有力防控,又要把对经济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我个人的建议是:一要坚定不移把中央既定方针坚决贯彻到位,对深圳防疫经验提炼总结运用到位。

二要科学调整。坚持总的战略方针的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具体的策略方法,确保防疫举措能够应对形势任务的变化。

三要以人为本。始终不忘防疫初心使命,那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市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思虑周全、保护周到。用好用足法律、行政、税收等政策工具,对民生和经济领域推出有力纾困措施,争取最广大市民的衷心支持。

四要科技支撑。发挥深圳科创之都的创新优势、科技优势,把科技创新对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撑作用用到极致,真正实现智慧治理和精准防控的完美契合。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 李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