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第二名,深圳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并再次获得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对于仍忙碌在“精准防、稳增长、惠民生”的2000万深圳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件温暖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好消息。

2021年—2023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周期,一年一测最后总评,此次公布的是首个年度的测评成绩。根据最新安排,我国将在这批全国文明城市中优中选优,遴选出一批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城市,先行开展“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试点,以体现我们国家进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后的文明高标准和治理新要求。而这次的优异成绩,为深圳创建“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增光添彩。

经历了疫情洗礼后,人们对极端状态下城市的运行状态,特别是市民文明素养在面对重大挑战时所能起到的关键作用,有了更加充分而具体的认知。文明,不仅仅是平日里大街小巷里的标语口号,也不限于媒体报道和社群网文中的号召感召,文明最终将在2000万深圳人于关键时刻的举手投足中散发魅力,并在长期的制度建设、责任建设和民生投入中彰显威力。

我们还记得,疫情严重时,除保障基本运转以外的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就地转成了社区志愿者,团市委向社会面招募的信息发布3小时后,文内所附的十个志愿者群全部“爆满”,社区小区的“邻聚力”持续为城市注入更多守望相助的力量。在城市慢生活期间,每一个社会群体发出的信号都被认真对待,“电话给我”的责任担当,南山早点铺困境的及时解决,快递小哥的临时住所,甚至于宠物寄养的问题,尽管背负着压倒一切的严峻任务,尽管我们对很多问题看法可能并不一致,但深圳一直在尽力不忽视每一个“小我”的声音和诉求。疫情形势稍一缓解后,深圳即刻大手笔推出750亿助企纾困计划,既有普惠安排也有精准施策,既保大企业也惠及小商户,每个区都根据各自情况落实扶持政策,而主动为租客免租减租的深圳好房东更是朋友圈津津乐道的现象。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看做城市文明的标注。

有人说,文明城市测量的并非是一个城市的上限,而是看这座城市的下限。文明测评的重点从来不是鳞次栉比、高档繁华的中心城区,而是要到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屋村社区里去找寻城市文明的答卷。事实上,文明城市考核指标体系也的确就是这样设计的,更趋近于老百姓尤其“中位数群体”的真实生活感受。没有这些年实实在在的投入,没有管理者盯住基层下苦功夫,没有广大市民言谈举止的真实反馈,全国第二的成绩是难以想象的。作为市民,我们自己也可以想想,这两年城中村的卫生环境是不是得到改善了,社区附近的公园和健身设施是不是更多了,大家出门办事是不是更方便、效率更高了,政府遭遇重大挑战时,所涉及到的应急医院、专用隔离酒店等硬件设施是不是有所准备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既是我们看待这次成绩的落脚点,也是争取更高水平的出发点。

荣誉属于2000万深圳市民。文明,既是彰显“四个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上无需翻译的通行语言,更是深圳市民营造魅力家园的内在需求。作为为数不多的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得主,深圳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加系统的实际行动,践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的中央期许、省委部署以及各界期待。

今天的观察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