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投资被誉为政府抓增长的“油门”。踩轻踩重,既要看路况也要看要约好的时间。2022年,深圳连续两个季度都组织了集中开工仪式,足见狠踩投资油门的力度,也可见完成经济增长目标的紧迫性。

今年,深圳有两份答卷,全国高度关注:

一份是“精准防”的疫情防控答卷,深圳仍在挥笔作答;

另一份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开年的两次集中开工,可以看做是深圳全年经济增长的风向标。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政府最能用得上劲儿的,非固定投资莫属。

今年,国家层面对固定投资的表述也有重要调整:从2019年的“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到2020年、2021年的“扩大有效投资”,再到今年“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甚至于,在新基建上还提了“适度超前”。这些信号注定将落实在各省市的行动中。

需要明确,固定投资并非当年投就当年见效。根据固投第一年20%,第二年50%,第三年30%的资金落地一般规律,今年固定投资的规模和完成情况,实际上是过去三四年滚动形成的,而深圳今年投下去的项目会大比例落实在未来几年。这是看待固定投资行动的前提。结合此前深圳一系列政务活动,今年深圳的固投态势呈现以下三个鲜明特点:

首先,深圳正在努力把“有效投资”的油门踩到底,让投资总额跟上去,为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有效投资”的前提是“投下去”,深圳两个季度集中开工,一共启动425个项目,总投资接近4000亿,落在年度里的是774亿多。深圳总的投资体量要保持与“北上广”相差不多的水平上。“投下去”还要“产出来”,深圳明确提出“保投产、保续建、促新开、增固投”投资工作总方针,不仅看重投资的数字,更在实效上下大力气,出好结果,塑新体系。

第二,深圳正在尽力让“有效投资”的结构强起来。

固定投资一共三大板块:产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产投资。一般来说,房产投资一直是大头,能占到一座城市总投资盘子的近一半,甚至更多。但在当前宏观背景下,各城市要拼的是产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涉及到“税源”和“竞争力”,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有效投资”的板块。深圳今天专门将启动仪式放在一个50亿的大型工业项目上,足见深圳优化投资结构的决心和姿态。

最后,深圳正在全力让“新基建”投资跑起来。就在上周,深圳印发了《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

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提出,深圳要成为世界先进、模式创新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和全球数字先锋城市。如果说传统型固定投资着眼的是年度增长,新基建投资则是侧重于改变未来和塑造未来。其中很多提法让人振奋,个人数字化生存、家庭数字化生活、企业数字化经营、政府数字化治理和城市数字化孪生。

去年,深圳新基建投了1000亿,今年还要投多少,外界都很期待这个数字,相信官方会根据目标公布年度任务进度条。

远期目标不落空,近期任务不跑偏。深圳政府正在以扎实、专业的姿态,努力从“数字上的固投”向“数字化固投”迈进,从“传统固投”向“有效固投”、“现代固投”转变,为城市长远竞争力和市民民生福祉打下更坚实基础。

首席评论员:余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