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是所有劳动者的节日。有些人是为了实现梦想,有些人是为了守护他人,每一个劳动者都美丽且可爱。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期间,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推出 “圳奋斗 圳青春” 专栏,记录我们身边的奋斗者们。本期主人公为从“中专生”逆袭为“工人院士”的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特级技师王建涛。

选择

1996年,王建涛从中专毕业时,未来原本向他摊开两条路。一是进老家县城电力局,二是去河南安阳火电厂做技术工人。

直到有一天,大亚湾核电站去到王建涛的学校招聘,一种新的选择引导他走向不一样的人生。

“当时,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是全国第一个引进大型商用核电的,从法国引进的发电机,单机功率在全国最大,100万千瓦。”

王建涛说,在1996年的时候,深圳就是梦想、激情、效率的代名词,让全国无数青年心向往之。

于是,怀揣着对新技术的追求和对美好前途的憧憬,与母亲缝在衣服里的700块钱,王建涛独自南下深圳。

“我父母当然也恋恋不舍,我就安慰他们,将来我要是发展得好了,赚了大钱,会更加孝敬你们,让你们过得很幸福。”

这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许诺。“现在来看,当时我对父母的许诺已经实现了。” 王建涛说着,脸上漾出知足的笑容。

“2017年,我获得‘鹏程工匠’的称号,深圳市政府奖励了我50万元,我从中拿了30万给父母在县城买了一套房,他们从老家搬到县城,终于过上了冬天有暖气的生活。”

成长

来到大亚湾核电站后,王建涛的工作主要是检修核电发电机。他把这比喻为像医生给人做体检、4S店给汽车保养。不同的是,他修理的核电发电机每台价值好几亿,对检修工艺要求极高,技术难度大。

王建涛说,发电机上一个转子重达几百吨,在拆装过程中如果技术不到位,几个亿可能就会碰没了。

面对这样的高难度动作,许多检修工人都尽量求稳,延续多年形成的固定做法。而中专毕业的王建涛,却想在工作中创新。“我想探索出运用高科技来降低这些风险的方法和新工具。”

想要在检修上创新,首先要研究明白发电机,搞透检修工艺。为此,王建涛参加了公司办的免费英语培训班,逐渐可以看懂说明书上的英文,并能跟外国专家交流。

除了在英文上的障碍,王建涛也坦白,由于自己只有中专毕业,理论知识储备不够。于是,他学习了电磁学、电路原理等相关知识,还有跨专业的热传导学、流体力学等,这也为之后他的一系列创新研发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传承

谈到科技自主创新,王建涛深有体会,“国外有先进的发电机转子检修机器人,但并不对中国出售,我就开始自己研发,踩了很多坑,一次次推倒重来,但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值得的。”

王建涛的研发成果,不仅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检修仪器,也有让下一代的核电发电机检修工人更快上手工作的小型模拟器。

比如,原本需要一亿五千万元的发电机转子故障模拟器,他自主研发的设备,成本只要几万块,还可以快速培养检修人才。“新的检修员使用这个仪器,一两天就能把各种故障理解透彻”。

培养人才也是王建涛每年必须完成的KPI之一。

2017年,深圳市王建涛核电设备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他每年要完成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疑难攻关发明创新,解决企业生产难题;二是技能传承,为企业培养8名以上高技能人才。

通过编写教材、讲课、实验教学、调研,并有计划地组织工作室成员考级等方式,几年来,王建涛已经培养出多位公司科研项目负责人。

成立工作室后,与同事一起合作,王建涛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大幅提升。截至目前,王建涛打破国外垄断,自主检修节约4千余万元;技术革新257项,创造效益上亿元,申请国家专利168项。

归属

去年,王建涛荣获中国技能人才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被誉为“工人院士”。王建涛也成为继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专项试验资深专家周创彬之后,深圳第二位获此殊荣的高技能人才。

重视人才,不仅是国家战略,也一直刻在深圳的发展基因里。

无论获得“鹏城工匠”奖,还是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办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切都让王建涛感受到深圳对技术工人的重视,鼓励技术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给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除了工作上的支持,深圳还给予像王建涛这样的人才在子女教育、看病就医等多方面的照顾。“我觉得很温暖,也更有动力做出更多成果来回报深圳给予我们的这些平台、机遇等等”。

从一位中专生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回顾在深圳20多年的奋斗历程,王建涛感慨颇多。“我也不靠什么关系,在咱们深圳,你敢想敢干敢奋斗,那么你一定会有收获。”2019年,王建涛考上清华大学的创新领军工程博士,今年刚刚评上特级技师。

王建涛没有辜负深圳,深圳也没有辜负王建涛。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唐萍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