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作为一个统一、稳定的国家的历史相当短暂,现代乌克兰共和国于1991年才正式宣告独立。就算是跟苏联解体后从其势力范围中脱离出来的国家比,乌克兰这些年混得也算是比较惨的。捷克人均GDP达到2.27万美元,爱沙尼亚2.3万,拉脱维亚1.7万,波兰也有1.5万,纷纷跻身发达或次发达国家行列。但乌克兰仅有可怜的3700元。

20142月,乌克兰再次发生“颜色革命”。大批民众涌上街头,打砸抢烧,社会生活一片混乱,最后造成了政府的垮台。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对CNN承认,美国积极参与了2014年乌克兰政变的全过程。当时美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说,美国在乌克兰花掉了50亿美元。本期节目为您讲述:《乌克兰往事(中)》。

借着苏联末期的政治动荡,1991824日,乌克兰宣布脱离苏联。当年121日,乌克兰全民公决乌克兰独立问题。在公决结果公布前,西方媒体报道挑明了苏联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关系。美国《华盛顿邮报》说,乌克兰已经“向完全独立于莫斯科迈出了一步”,这将“最终取消苏联”。美国广播公司说,一旦公决最终结果公布,“苏联将被埋葬”。英国《卫报》说,乌克兰独立“使保留苏联这个政治联盟的最后希望化为泡影”。法国《解放报》说,乌克兰分离出去意味着联盟的灭亡,也给西方提出了许多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日本共同社说,“这使8月政变后开始走上解体道路的苏联旧联盟的最终崩溃成为现实”。

当年128日,在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别洛韦日森林中的维斯库利政府官邸,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已经终止存在”。

至此,乌克兰终于成为真正的独立国家。也就是说,从1240年基辅-罗斯公国灭亡后,历经751年,乌克兰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俄罗斯战略界、史学界普遍认为,苏联在30多年前解体,除了自身的一系列国内国际政策失误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难逃干系。在此过程中,华盛顿实施的破坏性活动在苏联内部找到了合作者,由那些所谓“持不同政见者”实施。更准确的说法是,不是苏联自己“解体”,而是被“毁灭”。

苏联解体后,东欧整体倒向西方,欧洲的边界及其历史仿佛又回到“凡尔赛”体制,这大大骄纵了西方不知节制的东扩野心。以至于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说:“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

那种为战略研究者所忌讳的骄横之情跃然纸上。布热津斯基几乎是用命令、轻蔑和挖苦的口吻说:“俄国唯一真正的地缘战略选择,亦即能使其发挥符合实际的国际作用和能使俄国得到改造自身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最佳机会的选择就是欧洲。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欧洲,而是一个横跨大西洋、扩大的欧盟和北约的欧洲……如果俄国要避免在地缘政治上被危险地孤立,这就是俄国必须与之打交道的欧洲。对美国来说,俄国实在太虚弱了,不配成为伙伴;但如果只是作为美国的病人,俄国又太强壮了。”

布热津斯基还提醒当时的美国政府,从地缘政治上看,丢掉乌克兰对俄国而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这使其地缘战略选择受到极大的限制。丧失乌克兰及其5200多万斯拉夫人,莫斯科任何重建欧亚帝国的图谋均有可能使俄国陷入与在民族和宗教方面已经觉醒的非斯拉夫人的持久冲突中。

与车臣的战争也许仅仅是第一个例子而已。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北高加索地区,首府是格罗兹尼市,境内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基地。它既是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天然屏障,又同周围几个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国家紧密相连。它不仅连接着俄罗斯同外高加索三个共和国的油气管道和交通干线,也是俄罗斯通往西亚和中亚的必经之地。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车臣民族经历了异常艰辛的磨难。公元79世纪,为了抵抗突厥系的哈萨尔汗国的入侵,车臣人浴血奋战;13世纪,遭到蒙古鞑靼人毁灭性的侵袭,被残酷统治达百年之久;在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

直到15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车臣人才开始向平原迁徙;在17世纪末,车臣各部落频繁遭到邻近民族的袭击;到18世纪末,车臣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又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战争。血腥的外来入侵,使得一代又一代车臣人必须为自己的生存和自由而战。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搏杀中,车臣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

他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法制的社会,习惯了“奔袭式”的谋生方式,依靠突袭,从邻近地区获得所需生活资料。战争造就了一个崇拜“强人”、极富反抗精神、骁勇善战的民族。这些民族特性,都让俄罗斯在车臣的统治变得极为困难。史上甚至有“俄国一乱,车臣必反”一说。

苏联解体后,19911225日,车臣瞅准机会在杜达耶夫的率领下宣布独立。19925月,自顾不暇的俄罗斯与车臣签署了协议,俄罗斯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默认了车臣的独立。但独立后的车臣陷入了内战,为了镇压叛乱,杜达耶夫悍然下令进行种族大清洗,消除境内所有的非车臣人以及叛徒,导致2万余名俄罗斯人被杀。俄罗斯暴怒,由此引发了1994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

这次战争,车臣人不怕死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车臣人全民皆兵,无论白天黑夜,俄军随时都要应对不知何时何地打来的冷枪。战争前前后后打了一年多,最终的结束源于车臣总统杜达耶夫的意外死亡。当时,他在野外打卫星电话,被俄军锁定了位置。几分钟后,他被俄军精确制导的导弹炸死。

虽然炸死了杜达耶夫,但俄罗斯并没有取得胜利。19956月,车臣恐怖分子潜入俄罗斯布琼诺夫斯克市,占领了市立医院,劫持了1500名人质,要求俄罗斯承认车臣独立。199619日,车臣恐怖分子故伎重演,将两所医院千余名医务人员和病人劫为人质,要求俄军撤离车臣和北高加索地区。在内忧外患之下,俄罗斯跟车臣方面签署了停火条约,并于1996年从车臣地区撤军,车臣获得了非正式的独立地位。

此后,莫斯科等城市接连发生了多宗炸弹爆炸案,俄罗斯逐渐忍无可忍。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这次,车臣人面对的是一位极其强硬的俄罗斯铁腕人物。这个小个子人狠话不多。他说,对车臣问题,如果今天我们还是姑息纵容、软弱无力,那么我们明天将失掉整个俄罗斯。这位铁腕人物就是普京。

19999月,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在布置对车臣恐怖分子的打击行动时强硬表态,原谅恐怖分子是上帝的事情,我们的任务是让他们去见上帝。普京在巴掌大的车臣一口气投入堪称恐怖的16万兵力,并动用了制导导弹、碎片航弹和T90坦克等生猛武器。20002月,俄罗斯控制了绝大部分车臣土地。

有人说,车臣战争使得车臣三分之一的女人成了寡妇。虽然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准确,但是有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第二次车臣战争后,车臣人看清了俄罗斯人的意志,彻底被普京打服。前叛军首领的儿子、现任车臣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在一次阅兵活动上公开说,我对全世界宣布,我是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士兵,我们会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执行他所下达的任何命令。普京也因此建立了足够的威望,赢得了2000年的总统大选。

车臣之后,格鲁吉亚问题又成了俄罗斯的烫手山芋。2008217日星期日,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族人口占多数的科索沃省宣布独立。第二天,美国就予以承认。无论美国及盟国如何强调科索沃独立与众不同——它的情况特殊,不构成先例——但世界其他要求分裂的民族仍然欢欣鼓舞。

科索沃独立9天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在一次讲话中解释了格鲁吉亚更加迫切地想加入北约的理由。当年42日到4日的布加勒斯特峰会成了北约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次会议。美国和广泛支持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东欧国家站在一边,对阵被它们称为“姑息”俄罗斯的法国和德国,两边互相指责,全然不顾外交礼仪。最后,还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拿起笔写下的一句话使协议得以达成:“今天我们同意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有一天将加入北约。”

作为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的管理。1992年,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的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激化,并导致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谋求独立。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多年间,南奥塞梯作为单独的实体存在着,同格鲁吉亚的关系紧张而又脆弱,对俄罗斯的依赖则越来越强。在普京的治下,南奥塞梯的无国籍公民拿到了俄罗斯护照,接受俄罗斯领导的维和部队的巡逻监督。欧安组织的观察员努力控制着麻烦,使其不致于爆发战事。

除了南奥塞梯,还有阿布哈兹。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苏联出现较宽松的政治环境,与格鲁吉亚存在诸多宗教、文化差异的阿布哈兹地区出现分离运动。多年来,阿布哈兹也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处于对抗状态。普京希望看到的结果是,通过谈判让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这两个地区在自治有适当保证的情况下重回格鲁吉亚。他不愿也不能允许用武力收回它们。

20081月,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在竞选连任时发誓,要光复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他称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为一颗“该拔掉的松动的牙齿”,并保证“最多数月内”就要把它夺回。20088月的第一周,南奥塞梯爆发了格鲁吉亚和奥塞梯人之间4年来最激烈的冲突。几天之内,上千南奥塞梯人拖家带口逃到北奥塞梯避难。战争终于爆发了,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的同一天。200888日凌晨,格鲁吉亚部队用“冰雹”多管火箭炮向南奥塞梯开火,袭击了该共和国并部分摧毁了首府茨欣瓦利。

俄军出动,直插格鲁吉亚腹地,远远越过有争议地区的界限,很快把格鲁吉亚军队赶出了茨欣瓦利,随即挥师进入格鲁吉亚本土,炮轰哥里市,攻击各地的机场和军事基地,甚至摧毁了争议地区以外很远的波季港。随着俄军向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挺进,几十万格鲁吉亚人逃离家园。在已成空城的哥里,南奥塞梯的民兵横冲直撞,俄罗斯部队则听之任之。最后,国际外交活动促成了敌对行动的中止,俄军也停止了前进。5天的战争造成850人死亡,3.5万人流离失所。

这一切是为何以及如何发生的,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引起激烈争议的问题。但至少,是格鲁吉亚先发动攻击,目的是夺回南奥塞梯,而不是打退俄罗斯的进攻。虽然是格鲁吉亚点燃了导火索,但俄罗斯却被千夫所指。部分的原因是舆论受到国际电视媒体对战争报道的影响。电视上几乎看不到格鲁吉亚对茨欣瓦利的轰炸和破坏的画面,却有大量的图像显示俄罗斯后来对哥里的轰炸。

美国甚至一度考虑进行军事干预,但这就要冒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核国家发生冲突的风险。对此,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力促谨慎。他说,“我非常坚定地主张不给萨卡什维利武器援助。我当时的看法是,俄罗斯人在陷阱里放了诱饵,萨卡什维利直接跳进去了,所以双方都有责任。”最终,俄军停战回师,美国不再需要考虑军事回应的问题。

当年826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2020年,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谈到自己12年前做出的这一“最艰难决定”时说,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的原因是,不能让外高加索变成一个火药桶,这对于一直支持邻国持久和平的俄罗斯而言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俄罗斯也确实“增强了安全”,但是,如果能和格鲁吉亚建立和平的关系,或许对俄罗斯的安全会更有利。

苏联解体后,美国人似乎并不清楚欧洲与俄罗斯的力量失衡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很有一些得意忘形,不自觉地在欧洲干起了“战略清道夫”的活儿。19911992年,美国促成苏联和南斯拉夫解体,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大幅收缩。1999年,美国在推动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约的同年,又领导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将科索沃从塞尔维亚剥离开来。

200211月,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张。20043月,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2004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也是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东扩,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

2008217日,科索沃议会通过独立宣言。此后,欧盟成员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外长先后宣布承认科索沃独立。美国也在218日发表书面声明,宣布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2011年,面对节节退让的俄罗斯,法、英两国又成功出兵并控制利比亚。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欧盟利用欧洲小国对贷款的需求,逐步回收其主权,进一步提升了欧洲的统一水平。

如果我们看一眼地图,就会发现,科索沃的“独立”使丘吉尔1946年所描述的“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斯特”的“铁幕”从东欧的西界实实在在地推进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欧洲力量及其依托的地理基础又接近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凡尔赛”格局,罗斯福、马歇尔为挤压欧洲而设计出的“小欧洲”也就是西欧的地缘政治布局已经发生了改变。

再说回乌克兰。当年分家时,乌克兰的综合实力仅次于俄罗斯。资源条件来说,乌克兰平原和中国东北,美国密西西比并称为世界三大黑土地,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这里还有80多种可开采的富矿,包括煤、铁、锰、镍、钛、汞、石墨等。从国家体量来说,乌克兰的国土面积不亚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人口也有5000万的级别。

然而,乌克兰并不是一个农业国或者资源国,而是一个工业国。早在解体之前,乌克兰作为苏联的生产中心,就建立了非常先进的工业体系和全民教育体系。乌克兰全国的识字率达99.7%,可能是当时全球教育水平第四高的国家,并拥有大量大学。乌克兰继承了一大批苏联时期的拥有高精尖技术的工厂。军工企业就有3594家、职工300万人,能生产飞机坦克乃至航母、火箭、大型运输机等陆海空各种装备,并且都是当时世界的顶尖水平。

比如当时全欧洲最大的造船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冷战时期为苏联建造了9艘航母,我国“辽宁号”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就在这里完成了近70%。还有马达西奇公司——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公司,专门为各类飞机提供发动机,被誉为“动力沙皇”;安东诺夫设计局——20世纪80年代造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飞机——-225运输机;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大名鼎鼎的钢铁洪流苏制T34坦克就在这里设计研发。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庞大的军事遗产。一夜之间,这个国家拥有了2700余枚核弹头,比英、法拥有的总和还多,其中包括令北约倍感威胁的“撒旦”洲际战略导弹。乌克兰有6000多辆坦克及7000多辆装甲车。要知道,英国在实力最鼎盛的时候也只有1150辆坦克。乌克兰还拿到了包括3艘航母在内的300多艘战舰。解体前,苏联一共造出了35架世界最大的战略轰炸机图-160,乌克兰就分到了19架,还有其他1500架各式飞机。

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克拉夫丘克转任总统。为了让乌克兰的经济走出停滞状态,从计划经济快速转型到市场经济,他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样,坚信所谓的“休克疗法”。结果,乌克兰经济从停滞到混乱,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一些高官则借机用自己的权势谋取国家财产,摇身一变成了寡头。

独立后的乌克兰始终有一个加入北约阵营的梦想。为了让西方相信自己,它轻信了欧美的承诺,销毁了自己的核武器,以此换来经济援助。可谁知,在乌克兰“自废武功”后,西方不但没有履行承诺,甚至连之前承诺的贷款都开始带有条件了。除了核武器,欧美各国还忽悠乌克兰放弃了一大堆军事设备,比如当时已经造好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一家挪威公司提出要乌克兰帮助制造6艘船舶,但要在“乌里扬诺夫斯克”航母所在的船台建造。另一家美国钢铁公司也提出高价收购该航母所用的钢材。乌克兰觉得一举两得,就拆解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准备出售,顺便腾空船台以接新订单。但当航母拆解完后,挪威的造船合同因为一些原因取消了,美国公司也借口合同无效不予收购。

2004年,乌克兰人更换了思路,选举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做总统,尝试向俄罗斯靠拢。这时,“颜色革命”出现了。亲西方的尤先科在输掉总统大选后,以亚努科维奇大规模舞弊为由,号召支持者游行示威。由于尤先科及其支持者身穿橙色衣服、挥舞带橙色旗帜,这一事件被称为“橙色革命”。在强大的压力下,宪法法院裁定大选结果无效,并在次年初重新大选,尤先科以微弱优势胜出。

但在尤先科的统治下,乌克兰经济依然没有好转,日子继续难过。2010年,亚努科维奇再次参选并获胜,随即展开了一系列亲俄活动:与俄罗斯谈判,降低天然气价格,将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驻扎的有效期限延长到25年。亚努科维奇还没干多久,乌克兰又一次“颜色革命”爆发了。20131215日,美国参议员麦凯恩不远万里飞临基辅。在独立广场,麦凯恩说,他来支持乌克兰人的正义事业,并许诺美国会支持乌克兰融入欧盟一体化进程。他说,“乌克兰将使欧洲变得更好,欧洲也会使乌克兰变得更好”。台下掌声雷动,震耳欲聋。

(未完待续)

本文综合摘编自光明网、凤凰网、观察者网、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和期刊《国际安全研究》。